“口味无争辩”?——高低收入阶层膳食健康上的不平等及其分解
作者: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 相似文献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我国高低收入阶层间存在着严重的膳食健康上的不平等现象,在讨论其背后的机制时,鲜有文献涉及到口味因素.传统理念认为口味差异天生给定,无需争辩;Becker开创性地认为可以用经济学工具争辩口味问题.通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2014年三期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加入个体固定效应的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消除了“不可争辩的口味”;在此基础上进行无条件分位数分解,将相同特征条件下系数不同导致的不平等定义为“可争辩的口味”效应.结果显示:在包含收入阶层流动的情况下,“可争辩的口味”和社会经济地位分别可以解释膳食健康不平等的54.3%和44.5%;在不包含收入阶层流动的情况下,二者分别可以解释37.1%和62.3%.人口学特征、个体健康、供给因素的作用很小.结论表明,收入政策只能起到部分作用,政策制定者需要重视对口味的教育引导.这在“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对于促进全民健康有着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马超,李宜威,贾建民,闫雪凌.“口味无争辩”?——高低收入阶层膳食健康上的不平等及其分解[J].管理科学学报,2021,24(1):50~7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115
  • 下载次数: 5040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6-06
您是第4170537位访问者
管理科学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第25教学楼A座908室 邮编:300072
联系电话/传真:022-27403197 电子信箱:jmsc@t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