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8(1).
摘要:考虑从生活区到工作区有三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的情形:一是全程驾车,二是地铁直达,三是在瓶颈处停车再换乘地铁到达目的地.以瓶颈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基于logit随机均衡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恰当的地铁票价和停车收费水平,可以实现系统的净收益极大,此外,也存在一种地铁票价策略使地铁的收益最大,但票价水平高于系统净收益极大时的票价水平.算例结果支持了模型分析结论.
2005, 8(1).
摘要:应用层次分析的思想和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在引入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指标层次模糊决策方法.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综合考虑了评价系统中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并提出了"表现度"的概念,使之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状况.然后通过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得到系统的局部和整体发展水平评价.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是有效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005, 8(1).
摘要:以往的应急系统选址模型仅仅考虑在一个确定应急限制期下的选址问题.但是,在城市规划决策中,应急限制期和应急服务设施点建立的费用(数目)都相当重要.针对这个特点,提出了应急限制期下的应急选址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分支定界方法的应急选址模型的最优解.该算法利用FLPS′(k)的最优解为起点,进而获得FLPS′(k+1)的最优解,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2005, 8(1).
摘要:研究了市场中允许后续进入的企业兼并策略以及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揭示了垄断竞争型市场中的兼并行为与寡头垄断型市场的基本差异.研究表明:1)市场的允许后续进入削弱了企业的兼并动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兼并带来的市场过度集中的可能性,有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2)即使允许进入,实际的进入也不一定发生,即使发生也不会产生连锁效应;3)在兼并和可能的进入过程中,消费者与未参与兼并企业(而不是兼并企业)的利益是直接冲突的;4)对于那些会产生后续进入的兼并,消费者总是能获得直接利益.
2005, 8(1).
摘要:在创业投资的运作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把委托-代理博弈理论应用到创业投资的激励过程中,探讨了在考虑其它可观测变量情况下的博弈模型的求解程序及解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最优股权激励模型,最后结合实例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2005, 8(1).
摘要:研究了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投资成本差异和创新成功所需时间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投资决策的影响,给出了抢先均衡、序贯均衡、同时均衡出现的条件,指出创新成功所需时间和投资成本差异是影响均衡类型的主要原因.在抢先均衡和序贯均衡中,分析了投资成本差异和创新成功所需时间对企业平均投资时间间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给出了经济解释.
2005, 8(1).
摘要: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方法探讨了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策略.在供应商的质量预防投入成本和销售商的质量评价投入成本均为不可观测的信息的情况下,供应商和销售商都可能会发生签约后的道德风险问题.为了减少由此产生的双边道德风险,将供应商提供不合格产品而销售商未能检测出时对供应商的惩罚,及销售商检测出供应商的产品有缺陷时对其施以的惩罚作为激励措施.在考虑了双方的收益目标后,建立了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的质量控制模型.运用进化规划算法对模型作了仿真计算.
2005, 8(1).
摘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组织学习理论及组织学习与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基于中国201家企业调查数据,对采用定性方法提出的组织学习过程模型(6P-1B模型)进行了定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P-1B模型提出的7个方面的组织学习能力与组织绩效有紧密的正相关关系;各组织学习能力的机理要素与各组织学习能力之间有紧密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所感知的外界环境的变化程度不同、员工之间的目标正相关程度不同,使得企业在组织学习的机理要素方面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研究结果对6P-1B模型的理论逻辑提供了一定的统计检验的支持,同时也给管理者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提高组织学习能力的方法和启示.
2005, 8(1).
摘要:区分了证券市场上基于基本面因素和基于股价变动交易的两类投资者,建立了证券市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刻画了证券市场的基本结构和内部信息反馈机制,模拟和分析了基于基本面因素交易的投资者信息差异程度、公共信息、投资者流动性需求、心理特点以及两类投资者的相对比例对价格及成交量行为的影响.
2005, 8(1).
摘要:讨论了线性协整和非线性协整的涵义,指出在非线性系统中,非线性协整可以更好地刻画多个时间序列之间的均衡关系.提出了利用小波神经网络逼近非线性协整函数的方法,并给出了训练小波神经网络的变尺度算法.最后利用上海和深圳股指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与BP神经网络的比较,证实了小波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协整建模中的有效性,并说明沪深股市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协整关系.
2005, 8(1).
摘要:回顾了供应链协调管理与协调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供应链协调绩效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一系列的供需协调绩效的关联关系的理论假设命题和一个综合分析模型,并且通过企业的问卷采样,对假设与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有关分析结论与假设命题.
2005, 8(1).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与西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学报》于 2 0 0 4年7月 2 5— 2 6日在成都联合举办了 2 0 0 4年第 2期管理科学论坛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李乐德教授被邀请为本次论坛做了两个精彩的报告 ,与会人员从他的报告中学到了许多关于如何开展管理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 .李教授回学校后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 ,同意在《管理科学学报》刊发 ,以使更多读者受益 .本刊将两个报告的内容以第 1部分和第 2部分的形式合在一起同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