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9(1).
摘要:针对文献孤立地研究网络外部性或市场进入柔性对市场进入决策的影响这一缺陷,从消费者的效用出发,推导出市场需求曲线,进而在事后古诺竞争的规则下研究了网络外部性、市场进入柔性以及二者共同对市场进入决策的影响和网络外部性对市场进入机会的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市场演进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和古诺竞争的假定下,网络外部性促进市场进入并增加市场进入机会的价值,而市场进入柔性会延迟市场进入,因此观察到的市场进入是网络外部性与市场进入柔性之间力量对比的结果
2006, 9(1).
摘要:基于多指标决策模型(MCDM),研究了在Nash均衡约束的基础上,如何根据各决策单元 (DMU)本身的特点来获取不同DMU的优势权重从而达到最终决策时自身的优势最大化.从新 的角度,引入Nash均衡约束,提出了基于Nash均衡约束的多指标决策竞争性评估模型.在主 体自身优势最大化的基础上,增加Nash均衡约束,通过约束参数的不断选代,达到各决策单元 的优势均衡,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优势均衡的客观确定权重的方法.
2006, 9(1).
摘要:采用与实物期权理论中分析投资项目进入或退出策略相类似的方法,研究柔性产品组 合的最优切换问题,假设两个产品组合可以永续生产、净利润流服从几何布朗运动、产品组合 的切换存在成本及在产品组合切换的最优决策时只需考虑产品组合的相对获利能力,通过求 解非线性方程组,用图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利润流的波动程度、切换成本及产品组合的关联度 对产品组合最优切换的影响.与其它实物期权分析中的结论类似,分析表明净利润波动程度和 切换成本的增大将提高触发产品纽合最优切换所需的相对获利能力.还分析了产品组合的关 联程度对最优切换的影响,发现关联程度的增大将减小触发产品组合最优切换所需的相对获 利能力.
2006, 9(1).
摘要:研究了一种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公司间关系:为了进行价值创造,公司之间必须进行合作:而为了占有由它们共同创造的新资源中的最大份额,公司之间又必然会进行竞争.文章的结果表明,如果除了竞争性的资源外,公司通过学习还可以获得对合作伙伴的竞争力没有损害的资源,那么,相应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反映出它们各自的承诺水平,而这种承诺则可以在合作-竞争关系中起到治理机制的作用,通过该机制,各公司可以决定各自在这一关系中的资源投入水平,并可解决它们之间由价值占有问题引起的利益冲突,从而使合作-竞争关系得以建立
2006, 9(1).
摘要:论文针对区间数计划网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限制期约束的区间关键路(deadline based interval critical path,DBICP)的概念,通过相关定理的证明给出了求解DBICP的算法,该算法拓展了Stefan Chanas和Pawel Zielinski关于区间关键路问题的研究成果
2006, 9(1).
摘要:分析了一类动态车辆路径问题,其中顾客需求以泊松流形式出现,现场服务时间服从一般分布,提出解决该问题的两种策略:顺序服务策略和中点改进策略,利用排队论、几何概率论等领域的知识分别求出了这两种策略的系统时间,并通过仿真数据实验验证了这两种策略的有效性
2006, 9(1).
摘要:随着竞争日趋激烈,需求变化节奏加快,需求时变性越加明显.在需求时变的环境下探讨了等周期补货情形下缺货时点优化以及非等周期补货情形下缺货时点与补货时点优化问题,特别着重研究了补货时点局部优化与整体优化的决策模型,并对非等周期补货与等周期补货、补货时点整体优化与补货时点局部优化作对比分析,并发现,在时变需求环境下非等周期补货与补货时点整体优化在降低库存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分析了补货时点优化的效果与供需双方补货次数、需求时变性的关系
2006, 9(1).
摘要:比较分析了共同代理和独家代理两种代理模式的激励效率.通过两个委托人面对同一个代理人的多任务代理模型分析与两个委托人分别面对自己的代理人的代理模型分析,研究任务相关性对共同代理与独家代理选择的影响.通过代理人对不同任务的努力程度、委托人收益和激励效率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为:相对容易完成的任务激励效率较高;而相对难以完成的任务之委托人更偏向于选择共同代理;相对容易完成的任务之委托人,其对代理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两个任务的互补程度.并将基本结论应用于研究型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实践中
2006, 9(1).
摘要: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制度症结,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应支付的对价而进行的持续博弈过程.首先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博弈论基础,就股东间博弈的行为,博弈过程中股东的收益、股东的策略选择、博弈结果对市场平均对价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其次,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中以博弈论为基础的股东协商机制问题,并就股东间博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对投票表决制下的有关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2006, 9(1).
摘要:利用风险价值(VaR)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包括对个股存在日涨跌停板限制,异方差现象明显和流动性假象等,建立了一个同时考虑了个股价格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度量指标——扣减率模型,然后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上大部份股票在波动性和流动性方面表现比较相似,没有明显的层次之分,此外,股票在波动性和流动性方面表现不太稳定,市场上不存在一批市场表现稳定突出的蓝筹股
2006, 9(1).
摘要:在继承国外学者有关全球营销战略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开发和创建了测度该模型的一整套指标体系,用以对60家全球型跨国公司(均为“财富全球500强”)在中国市场上实施的全球营销战略从内外部驱动力、战略表现和经营业绩方面进行相关性检验,对在华跨国公司全球营销战略的基本模式和运作特点作出评价,据此对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发展跨国经营战略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2006, 9(1).
摘要:21世纪知识的共享与创造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群体活动过程中,良好的协作技术是保证知识创造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基于我国著名系统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思想,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研究开发了支持群思考的计算机工具——群研讨环境(group argumentation environment,GAE),它支持群体研讨,群体知识创造,发散和收敛思考相结合等群体活动,期望成为协作和知识创造两者有机结合的“场”.
2006, 9(1).
摘要:创业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创业研究的框架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分析美国百森大学(Babson College)《创业研究中心创业研究前沿》(frontiers of entreprencurship research,FER)中1995年-2002年的1042篇学术会议论文和中国期刊网上1995-2004年的400篇有关创业研究的学术文章,回顾国内外创业研究的状况.提出创业研究应建立在企业寿命周期的基础上,基于流程视角展开,建立创业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通过创业流程的维度分析已有的创业研究成果,便于建立创业研究的系统框架,发现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