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6.
摘要:用户创业是近年来的一个新兴议题,本研究以虚拟创新社区为背景,基于动机的有机整合理论,诠释了社区参与激励、用户创新行为对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用户角色认同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两个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社区参与激励正向影响用户创新行为,进而正向影响用户创业意愿;2)用户创新行为在社区参与激励和用户创业意愿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社区参与激励通过用户创新行为对用户创业意愿的间接影响受到用户角色认同(包括志愿者角色和创业者角色两类)的调节.具体而言,志愿者角色认同对社区参与激励通过用户创新行为影响用户创业意愿的间接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创业者角色认同则对这一间接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探讨虚拟创新社区中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从社区激励层面,客观、全面地揭示了用户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有助于完善用户创业理论体系,而且对于帮助用户进行科学的创业决策和推动虚拟创新社区实现创新孵化的成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4(10):17-34.
摘要:基于种类扩张模型,将知识产权保护、前沿技术差距和技术追赶统一于一个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研究后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该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产生的技术追赶效应会随着前沿技术差距动态变化,致使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追赶的影响关于技术差距存在“门槛效应”.该“门槛效应”合理解释了国别层面上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和抑制技术进步同时并存的悖论和发达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悖论,并且国家基础创新转化能力与国家技术引进吸收能力会显著影响该门槛值.数值模拟显示:恒定低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会使技术后发国落入“技术追赶陷阱”中.随着技术差距由远及近,先松后紧地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最优动态技术追赶策略,有利于后发国摆脱“技术追赶陷阱”,完成技术追赶过程.运用跨国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模型验证了存在“门槛效应”的结论,实证结果不受内生性问题和核心指标不同测度方法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中国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地制定最优动态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0):35-52.
摘要:本研究从社交网络的视角研究电力市场绿色科技创新与企业绩效如何协同演化.基于2009年—2019年电力上市公司绿色专利与基本运营数据,构造包含决策层与影响层的两层网络,运用深度学习拟合两层网络间映射关系,建立企业绿色科技创新与绩效的协同演化机理模型,其中,企业作为每层网络中的节点,并具有社交网络属性,在网络中交换信息;同时,借助观点动力学仿真企业间交流解释演化过程,通过比较企业间不同的绿色创新博弈关系,分析企业绿色科技创新决策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当绿色科技创新边际效应高时,企业间交流对企业决策影响较弱,企业创新决策主要由绩效驱动,此时企业应注重自身经营状况,提高财务绩效,为绿色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当企业间绿色科技创新关系为公共物品博弈时,创新决策与企业绩效呈正向相互影响,邻域内企业决策影响作用增强,且企业间交流越频繁,企业中选择积极创新的比例越高,同时企业经营能力对积极创新的影响更显著.本研究为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丰富了绿色创新与企业协同发展理论.
2024(10):53-67.
摘要:引入国际背景的创投机构是利用国际资金、技术和管理要素支持初创企业的重大举措.本研究构建基于创投机构和初创企业双边匹配的结构模型,以清科数据库的创投事件为样本,研究国际创投机构能否为企业创新提供增值服务.实证发现:国际创投机构支持的企业其投前创新潜力比本土创投机构支持的企业更大,但投后创新数量和质量均差于本土创投机构支持的投前同质企业.机制检验显示,投资了更多同类企业的国际创投机构未给企业的投后创新数量和质量带来更多负面影响,排除了国际创投机构攫取企业创新成果的可能;无论是采用分阶段投资策略还是联合投资策略,都不能显著提高国际创投机构支持的企业的投后创新数量和质量,表明国际创投机构缺乏有效手段克服外来者劣势,因而未能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创新提供增值服务.2013年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后,国际创投机构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减弱.结论为在当前时点推动创投对外开放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提供了依据.
曾波,尹凤凤,余乐安,刘思峰,Jianzhou Wang,白云
2024(10):68-87.
摘要:缓冲算子为解决系统冲击扰动预测陷阱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当前缓冲算子存在公式种类繁杂、强弱算子不兼容、缓冲强度难以“低粒度”控制等缺陷.为此,文章首先对各类缓冲算子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新信息优先”原理并引入幂指数构造了一种新结构智能缓冲算子,最后推导并证明了幂指数极性与缓冲算子类型的关系,研究了幂指数大小对缓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算子能实现强弱缓冲算子的完全兼容及缓冲强度的自由调节.文章通过对多种典型序列缓冲特征的数据分析,验证了新算子的智能性与缓冲结果的合理性,较好解决了系统冲击扰动预测陷阱问题.本研究对发展和丰富缓冲算子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2024(10):88-102.
摘要:注册制和分拆上市的改革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为考察改革效果,对上海电气分拆电气风电至科创板上市进行案例研究.面对“双碳”目标带来的风电发展良机,上海电气却因多元化经营而很难集中保障高竞争高研发投入的风电业务的资金需求,而注册制和分拆细则的实施为其分拆电气风电上市提供了制度条件.研究发现,分拆上市消除了多元化折价,实现了风电业务的高估值,并缓解了其资金约束;分拆上市通过改善管理层激励,加强决策灵活性和业务积极性来增加研发产出和改进经营状况,由此多维度提升了子公司的竞争力,最终使得子公司业绩显著改善,母公司股东财富显著增长;分拆使电气风电具备独立性,在分拆后上海电气的系列风险事件发生时虽股价短暂承压,但经营状况不受影响.本案例证实,注册制与分拆上市带来的制度松绑,使多元化公司能通过分拆上市激活子公司的发展潜力,由此实现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2024(10):103-124.
摘要:近年来持续推进的金融体制改革并未明显改善实体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短贷长投”之谜亟需得到诠释.本研究以人力资本不断流向金融部门作为切入点,基于“固定资产投资-短期负债”敏感性的检验框架,试图提供一种可行解释.本研究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衡量金融部门的人力资本配置,结合2008年中国经济普查微观数据库构造地级市层面的度量指标,并匹配至2011年—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开展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伴随着金融部门人力资本的提升,短期负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作用被强化,且该效应在信息不对称严重的企业和地区更为凸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部门的人力资本上升强化了信贷供给方的市场势力,企业债务期限显著降低,具体表现为短期负债增加而长期负债减少.本研究结论表明,人力资本偏向金融部门导致债务期限结构与长期资金需求无法有效匹配,是中国实体企业“短贷长投”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4(10):125-143.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运行不确定性的增强,宏观审慎与政府担保逐渐成为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构建含有不确定性风险冲击、政府担保及宏观审慎的金融加速器模型,来探索风险冲击下的最优宏观审慎政策,以及政府担保与宏观审慎间的政策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应同时盯住资本价格、融资溢价等多个信号源,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应盯住资本价格单一信号源.第二,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均可削弱风险冲击,其中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可直接影响企业和金融中介的信贷行为,调控效果更优.另外二者的混合搭配虽会产生“叠加效应”,但对经济的提振效果十分有限.第三,政府担保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也会带来资源错配和挤出效应的不利后果,兼顾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可以有效削弱政府担保的负面影响.最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并不会显著影响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文章顺应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方针,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金融风险底线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4(10):144-158.
摘要:始于2015年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迅速在全国铺开,引发实行财政补贴支持的广泛呼吁.鉴于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的限制,本研究针对该模式下财政补贴的规模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期货市场流动性约束下的财政补贴量化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基于2016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革后的数据,发现玉米期货市场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可承载规模极为有限,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4.4%,表明该模式暂时不宜进行大规模财政补贴.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分步骤、分地区、分阶段的财政补贴实施策略,并建议配套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