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1(10):61-73.
摘要:针对如何正确引导 GHG 排放的气候反馈经济损失下导向性技术创新,以实现长期的绿色增长这一问题,基于 DICE 模型,重构导向性技术创新不同的动力要素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内生关系,建立了可体现绿色增长“均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非线性最优控制模型。数值仿真结果显示: 气候反馈经济损失不容小觑; 偏于生产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下社会生产力强劲但存在气候环境恶化风险,偏于减排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下气候反馈经济损失小但存在增长动力匮乏风险,二者虽均可实现长期的绿色增长,但中性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会更稳妥; 偏于生产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下人均消费变化率在短期内会显著提升。
2015, 18(7):39-47.
摘要:在路段通行能力随机退化的情况下,假设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随出行经验和出行可靠性信息的更新而不断调整. 考虑出行者择路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和参考点依赖,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路径选择决策机制,建立了描述出行者动态学习、经验更新、预留出行时间更新和动态选择的交通流day-to-day 动态演化模型,定义了广义的交通流系统收敛并提出模型的计算算法.通过算例解释上述模型和算法,经过大规模仿真计算和比较,发现在随机情境下提供出行可靠性诱导信息,信息准确程度较高时网络可以较快演化到收敛状态.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复杂交通行为的理解,对交通规划和管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2014, 17(6):1-8.
摘要:收益管理的有效性在于顾客是否按照策略制定者事先假定的行为规则进行购买决策,现有收益管理研究一般以顾客的短视行为或绝对理性行为作为假设前提,本文对这两类顾客行为假设提出了质疑,以我国民航客运行业为背景,借助前景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乘客行为具有LA-DS-RE-RD(损失规避性、敏感度递减性、反射效应和参考点依赖性)的有限理性特征;同时,借助KANO模型分析技术,筛选影响乘客效用判断的关键因素,构建了乘客购买效用度量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在收益管理环境下,乘客做出行为选择前的效用判断过程不仅参照了传统的期望效用体系,同时受到参考效用的调节。
2012, 15(10):26-36.
摘要:现实中的组织往往由许多不同产出效率类型的个体组成,由于个体的加入和离去使得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如何在考虑到个体异质的条件下,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来保证组织整体的产出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动态目标连接模型( dynamic object connection model,DOC model) ,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系统层次嵌套性、结构异质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可以精细地表达出系统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之间的结构特征.应用该建模方法对工程项目组织的变尺度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当组织中效率输出不稳定的个体数量增加时,序主体需要对系统中所有个体提高控制强度,当组织中效率输出稳定的个体数量增加时,序主体只需要适度提高对这些个体的控制强度.结论为认识和理解组织管理复杂性提供了有价值的洞见,并且为复杂系统建模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1, 14(7):1-8.
摘要:出行者行为假设对交通网络用户均衡建模具有重要影响,更符合人们的真实决策行为的累积前景理论,为随机交通网络中的路径选择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将出行者的路径选择决策与网络的随机性相结合,建立了随机网络用户均衡的等价变分不等式模型; 提出了求解模型的算法,通过简单的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通过对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出行者的风险态度、出行者对网络服务水平的预期以及出行流量波动大小对网络均衡状态的影响.
2000, 3(2).
摘要:运用动态博弈模型 ,以企业集团内部公共费用征收问题为背景 ,讨论了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之间的动态博弈 ,并对集团政策的动态一致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最后 ,本文还给出了在集团非平均主义政策倾向下相应的动态博弈模型 ,以及动态一致性政策所满足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