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8(1):1-9.
摘要:文章研究出行需求不确定环境下的拥挤收费问题,采用均值-超量系统总阻抗作为风险评价指标。均值-超量系统总阻抗风险指标,既能够保证系统总阻抗以一定的置信水平α小于决策者的预算,又保证当实际系统总阻抗超过决策者预算时引起的超量延误的均值最小,因此将它作为拥挤收费模型的目标函数能够更加全面地刻画不确定环境下系统总阻抗的分布特征。本文以最小化均值-超量系统总阻抗作为拥挤收费的目标,建立需求不确定条件下的拥挤收费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决策者面对不精确的出行需求数据的风险态度。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确定性的模型,降低了求解的复杂性。通过算例分析可得,与期望值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2015, 18(1):1-12.
摘要:基于需求不确定和纵向约束的链与链竞争环境,识别固定加价合同选择的绩效改进条件和博弈均衡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市场需求波动风险、市场规模、市场份额、价格竞争、零售商预测能力及固定加价比例对合同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横向价格竞争相对较弱,零售终端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大时,基于纵向约束的固定加价合同是实现供应链系统绩效改进的贝叶斯占优均衡;若此时固定加价的比例相对适中且市场需求波动风险不是很高,或者固定加价的比例较大但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相对适中,则固定加价合同是实现制造商和零售商Pareto绩效均改进的贝叶斯均衡;而若价格竞争非常激烈,则无纵向约束的批发价格合同能形成实现供应链系统绩效Pareto改进的占优贝叶斯均衡。
2013, 16(2):46-59.
摘要:IT服务业务环境和技术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引起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针对 IT 服务外包中的需求不确定性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不同需求环境下的合同,比较分析了固定价格合同、时间材料合同和收益共享合同的系统收益. 研究表明: 在需求确定的情形下,3 种合同的系统收益水平是无差异的,都可达到整合供应链下的系统最优收益水平; 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形下,固定价格合同无法达到整合供应链下的系统最优收益水平,而其它合同形式可以达到,并且其它合同与固定价格合同的系统收益之差随着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大而增大. 最后,通过对需求为连续分布和离散分布时的算例分析,验证并拓展了相关结论
2009, 12(5).
摘要:提出一类由需求随机性所导致的基于出行时间可靠性的交通配流问题.由于每一天交通需求的随机变化,出行者的出行时间不是确定的,而是随机变量.假设出行者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得知出行时间的随机分布,提出一类新准则去刻画出行者在出行时间不确定情况下的路径选择行为.这种准则可以表示为一种以路径流量为变量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对于这类新的模型,给出了解的存在性证明,并且引入一个启发式的算法去求解该问题.数值算例展示了模型在应用上的特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2004, 7(6).
摘要:在需求不确定的前提条件下就供应商对销售商的补偿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包含风险偏好的补偿策略理论模型. 在该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数值分析的手段分析了风险偏好对供应链中参与者决策行为的影响,为供应链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结合我国国情,重点讨论如何在我国正确实施补偿策略.
2004, 7(5).
摘要:合作是提高供应链竞争力的途径,也是增强供应链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研究了由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用变异系数(需求的均方差与其均值之比)描述单周期产品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研究发现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条件下,生产商与零售商才存在合作博弈均衡;通过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变化对合作均衡与合作效果影响的数值分析,及其与非合作情形的对比,结果说明在给定的零售价格水平下,合作具有改善供应链企业应对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变化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能力.
2002, 5(5).
摘要:研究多个制造商多个分销商组成的分销系统, 综合考虑库存成本、订货成本、运输成本和缺货成本, 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分销网络成本模型, 以分销商满足市场需求时的服务水平作为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 求解成本优化问题. 然后, 给出了求解上述最优订货量的方法, 并用仿真方法分析了价格参数及订货比例系数对总成本的影响. 结论表明: 随着运价参数b 的降低, 总成本下降幅度较大; 分销商在地理位置方面的特征, 会影响分销商在不同供应商之间的最优订货比例, 该比例不是越大越好, 也不是越小越好, 最优比例是居中的某个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