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期目录
  • 最新录用
  • 过刊浏览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 引用排行
  • 专辑论文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5(3):1-18
    摘要:
    经济学家的综合研判和信心程度在经济波动和不确定性加剧的今天更加具有参考价值,然而现有的经济学家信心指数频率较低、编制成本较高、时效性不强,因此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借助“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线文本数据、通过前沿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TextRank+FinBERT方法构建了月频的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及子指数(CECI).研究发现,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和统计局的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走势一致,但是时效性更强、更新频率更高;相比其他主体信心,首席经济学家信心作为景气指标效果更好;在宏观预测方面,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系列能显著改进对主要宏观变量的样本外预测效果.本研究是使用人工智能方法构建景气指标并进行宏观预测的有益尝试,本文的方法论可以用到其他高频景气指数的构建上.
    2025(3):19-33
    摘要:
    基于心理账户理论,本文通过六个实验探究了意外之财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未获得意外之财,获得意外之财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新产品(实验1a,实验1b和实验2);感知风险在意外之财与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实验3a和实验3b).此外,产品涉入度调节了上述效应,对于低涉入度产品,意外之财显著影响新产品购买意愿,而对于高涉入度产品,意外之财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不再显著(实验4).本文拓展了意外之财的研究范畴,丰富了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为企业如何设计优惠信息的呈现时机,促进新产品购买提供策略性指导.
    2025(3):34-58
    摘要:
    基于不确定管理理论,本文探讨营商环境是否以及提升哪一类创业者的幸福感.具体地,本文检验了营商环境对机会型和生存型两类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差异.通过匹配全球创业观察、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三个数据库,本文构建一个包含69个国家、19 577个个体的宏观和微观混合数据,并运用跨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正向影响创业者主观幸福感;机会型创业者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生存型创业者的主观幸福感;相比于生存型创业者,优化营商环境对机会型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积极作用更强.本研究不仅将优化营商环境的功能价值从鼓励创业进入拓展到提升创业者主观幸福感,还进一步揭示优化营商环境会扩大机会型与生存型两类创业者之间主观幸福感的差距.研究结论从宏微观结合的视角丰富了创业者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机会型和生存型创业者的幸福感有一定政策启示.
    2025(3):59-78
    摘要:
    优美生态环境承载着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待.本文基于“需求—意愿—能力”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公众环保压力对企业创新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公众环保压力促进了企业提升创新水平,表现为创新数量的增加和创新质量的提升.公众环保压力对企业创新的正面影响在高公众可见度特征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基于传导机制的考察发现,公众环保压力通过强化企业环境治理需求、塑造长期导向意愿和环境技术开发等机制促进了企业创新.结合具体情境考察发现,对于受组织刚性约束强的企业,公众环保压力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而企业国有股权背景和就业依赖则削弱了公众环保压力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环境治理与经济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2025(3):79-99
    摘要:
    科技人员流动所伴随的知识溢出效应是双向的,对源企业同样存在逆向知识溢入效应.利用中国上市企业专利发明人流动数据和企业间专利引用数据,本文考察了科技人员流动对源企业知识溢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人员流动对源企业具有知识溢入效应,该影响持续1年—2年的窗口期.同时,相较于低绩效科技人员,高绩效科技人员流动对源企业知识溢入效应更为明显;源企业为非国有性质企业或者目标企业为国有性质企业时,科技人员流动对源企业的知识溢入效应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知识溢入效应主要通过:1)增加源企业与目标企业合作的可能性;2)在有向性科技人员流动网络中占据较好的网络位置两种渠道带来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企业特征中,科技人员流动对源企业的知识溢入效应有所差异.研究从科技人员流动和知识溢入方向性角度丰富了人力资本流动相关研究,也为企业如何借助流失的科技人员来积累社会资本和促进知识溢入以提高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2025(3):100-115
    摘要:
    供应链稳定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坏账准备作为供应链购销交易中的常见项目,其会对供应链关系持续性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本文以2008年—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客户坏账准备计提对供应链关系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坏账准备计提与供应链关系持续性显著负相关.机制检验表明,客户坏账准备计提会通过供应链风险传染效应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企业出于风险规避动机会中断当前供应链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客户坏账准备计提产生的负向影响在坏账计提谨慎性较低、供应商下游话语权较高、客户上游话语权较低、供应链关系存续性较低的样本中更显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客户坏账准备计提对供应链关系持续性的负向影响,而良好的营商环境会削弱二者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从客户坏账准备计提视角丰富了供应链风险传染、供应链关系持续性相关研究,同时对增强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政策启示价值.
    2025(3):116-147
    摘要:
    双支柱政策是危机后金融稳定治理框架的顶层设计,深入考察其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对于完善双支柱调控框架及防控银行业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双支柱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微观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选取2007年—2020年中国262家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均能抑制银行风险;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产生风险溢出,宏观审慎监管则能削弱这一风险溢出,由此发挥双支柱政策的协同治理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宏观审慎监管通过减弱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负向冲击及减弱银行顺周期杠杆,削弱了宽松货币政策的风险溢出,由此形成政策互补.在结构维度,同业关联对双支柱政策的协同治理效应具有非对称影响,其弱化了宏观审慎监管对宽松货币政策风险溢出的抑制作用,放大了宏观审慎监管对紧缩性货币政策风险治理效果的削弱作用.此外,双支柱政策对规模更大、非利息业务占比更低的银行具有更好的协同治理效应.在时间维度,利率市场化推进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双支柱政策的协同治理效应分别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2025(3):148-161
    摘要:
    由于多重分形去趋势偏相关分析方法(MF-DPXA)无法测度不同趋势(上涨和下跌)下非对称相依关系问题,本文提出多重分形非对称去趋势偏相关分析方法(MF-ADPXA);进一步提出去因素时滞去趋势交叉相关分析法(ETD-DCCA)研究股市间的风险传导方向.以上证指数、深成指数和恒生指数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去除共同影响因素后两两股市间非对称交叉相关性和风险传导.结果表明,去除某一股市的影响后,其余两股市间长记忆交叉相关性较弱,收益率上涨时长记忆交叉相关性增强,收益率下跌时交叉相关性表现为反持续性;大幅波动时的非对称程度增强.两两股市间的局部交叉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具有减弱趋势.随着时滞的增加,两两股市间反持续交叉相关性有所增强,深成指数风险主要传导至上证指数,上证指数风险主要传导至恒生指数.恒生指数主要对深成指数影响更强.上述实证结论对于投资者重新认识沪深港股市本质相依结构和风险传导,合理进行跨市场投资组合以及监管者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5(3):162-190
    摘要:
    中国基金投资者呈现出追逐历史业绩较好、波动较大的网红基金的行为特征,并因此在基金业绩反转时遭受大额损失.本文通过将基金业绩生成过程的不确定性纳入基金投资者的学习模型,从理论上表明专业度不足的投资者在评判基金能力时会受到乐观偏误的影响,进而导致了基金异质波动率对基金资金流—业绩敏感性的非对称影响:当基金业绩较好(差)时,基金异质波动率越大,基金资金流—业绩敏感性越高(低).这也使得基金异质波动率可以解释基金资金流—业绩凸性谜题:基金异质波动率越大,基金资金流—业绩凸性关系越显著.通过将基金异质波动率分解为持久部分(长期异质波动率)和短期波动部分(短期异质波动率),本文还发现只有长期异质波动率对基金资金流—业绩凸性有显著的影响,而短期异质波动率则没有显著影响.基金长期异质波动率无助于提升基金历史业绩对未来业绩的预测能力,且对于个人投资者资金流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这一影响是投资者的行为偏差所导致的.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应加强对基金公司营销的监管,避免网红基金的过度泛滥;更重要的是应大力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专业度,以规避专业度不足的投资者在学习基金能力时的乐观偏误.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4(4):119-141
    [摘要] (25940) [PDF 1.67 M] (4534)
    摘要:
    房地产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灰犀牛”之一.本文首次就房地产行业冲击对我国所有行业可能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影响进行了压力测试.为克服以往二维压力测试无法刻画所有行业之间联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高维Copula(DHDC)宏观压力测试方法.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性风险度量—条件市值损失(CoMVL),它结合了已有风险度量CoES和MES的优点,又融入了市值信息,从而更好地测量负向冲击的影响.利用中国18个行业的指数回报数据,基于DHDC压力测试的实证分析表明:房地产行业冲击对其他各个行业产生了广泛的不利影响,如果未来一个月内房地产行业累积收益率下跌20%,将会导致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技术业和采矿业的市值分别下跌10.14万亿元、0.81万亿元、0.65万亿元和0.42万亿元,收益率分别下跌29.10%、7.81%、15.27%和10.92%;房地产行业冲击对一个行业造成的市值损失75%以上归结于间接影响,即房地产行业通过影响其它行业而其它行业又对目标行业造成的影响.风险溢出网络分析表明,房地产行业冲击主要通过信息技术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交运仓储业、水电煤气业和建筑业六个行业对制造业和金融业产生了不利影响.拓展分析还表明,房地产行业冲击时间越长,对其他行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就越大;而且房地产行业负向冲击产生的影响要大于同等幅度下正向冲击产生的影响,即当前稳定房地产下跌预期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相对更加重要.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都证实了本文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对于全面理解和防范房地产行业冲击对其它各行业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引意义.
    2023(7):1-16
    [摘要] (24086) [PDF 375.10 K] (4516)
    摘要:
    在传统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将“经济增长率偏好”显式地引入到效用函数,从理论上分析这种因喜欢高增长率的偏好对经济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许多结果与直观想象是有差异的.它对稳态消费的影响并不像预期那样是单调递增的,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偏好才可以使得稳态消费超过传统模型中的稳态消费;如果初始资本存量已经比较高,那么经济增长率偏好的上升反而会使得总效用降低;经济收敛速度在稳态附近随经济增长率偏好的上升将变得更缓慢;时间偏好等参数对稳态资本存量的影响也不再具有单调性.研究结果说明,政府过度地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或不顾发展阶段一味地偏好经济增长率,都可能会带来产能过剩、总效用降低等负面影响;通过诸如“晋升锦标赛”等反映经济增长率偏好的激励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其作用可能十分有限.
    2024(3):91-111
    [摘要] (10297) [PDF 454.74 K] (2810)
    摘要:
    当预期资产价格可能会下跌时,投资者可以交易期权来对冲风险,因此期权价格中隐含未来市场风险的前瞻信息,理论上基于这部分信息预测未来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本文综合运用有限差分、约束最小二乘和广义极值分布等技术构建一种非参数方法,提取我国上证50ETF期权中隐含的前瞻性分布信息,以测算我国股票市场的广义风险.实证结果发现:隐含广义风险指标对未来风险调整收益具有显著预测能力,在其它预测因子基础上加入该指标可以显著改进风险调整收益的样本外预测精度;隐含广义风险指标还能反映收益率的高阶矩和尾部信息,进而能预测未来收益率发生下跳风险的概率.以上结论在控制一系列其它风险因子及不同样本区间和不同预测窗口下是稳健的,说明基于前瞻信息的广义风险指标含有其它风险因子所不具备的额外预测信息.本研究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防范化解金融市场风险提供新的前瞻性管理工具和手段.
    2024(3):112-132
    [摘要] (6743) [PDF 388.70 K] (6617)
    摘要:
    基金投资策略选择是学术界、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将基金投资策略量化为组合收益的市场情绪敏感度,首次在微观层面对其按照市场状态分类界定为迎合情绪策略与修正情绪策略,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探究基金的投资策略选择对其流量、风险和经理努力程度产生的系统影响,从行为委托代理视角剖析基金业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基金采取迎合策略时,对投资者特别是个体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但会对投资者利益造成隐性侵害,表现为基金未来的风险增大、收益降低,且基金经理在无需付出更多努力的情况下可获得更高报酬.进一步分析表明,基金经理为取悦投资者的消极放任行为是其业绩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基金采取修正策略时,产生的系列影响则完全相反.本研究为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实践、基金治理与监管,及解释基金市场异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2023(6):96-113
    [摘要] (5996) [PDF 1.37 M] (4124)
    摘要:
    近年来在创业领域中有关创业认知的研究受到极大关注,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回答“创业认知影响了什么”,少有研究深入探讨创业者认知差异的根本来源,以及这种认知差异的根本来源如何进一步影响创业机会的评估和利用过程.本研究基于印记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对晨光生物的探索性案例分析,探讨了创业者印记对机会评估和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1)创业者贫困经历、失败经历、专业技术相关经历能够形成创业者印记,即贫困印记、失败印记、专业技术印记.2)创业者的贫困印记能够通过诱发压力学习机制来塑造其基于节流逻辑的创业认知;创业者的失败印记能够通过诱发试错学习机制来塑造其基于保守主义逻辑的创业认知;创业者的专业技术印记能够通过诱发利用式学习机制来塑造其基于专家逻辑的创业认知.3)基于不同逻辑的创业认知使得创业者以不同的标准来评估机会的合意性和可行性并运用不同的战略制定、资源获取和配置的方式来进行机会利用.本文通过丰富的案例素材构建了创业者印记影响创业机会评估和利用的认知机制模型,从认知视角打开了创业者印记影响机会评估和利用过程的黑箱,为创业机会、创业认知相关领域的文献提供了洞见.
    2025(2):1-14
    [摘要] (4735) [PDF 1.17 M] (647)
    摘要:
    为激励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相关补贴政策,但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复杂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激励效果也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本文聚焦2011年—2020年中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总体上促进了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样本区间内,政府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0.82%; 2)研发投资和创新人力资本在政府补贴促进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企业金融化会发挥调节效应,增强政府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3)政府研发补贴和非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短期内研发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1.064%,长期时研发补贴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非研发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0.61%; 4)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知识产权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显著,而在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政府制定新能源产业政策和新能源企业用好政府补贴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2022,25(5):1-12
    [摘要] (2830) [PDF 806.13 K] (21432)
    摘要:
    揭示学科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化趋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焦点.本研究以2010年~2019年发表在46份代表性期刊上的12 920篇论文为基础数据,利用论文作者关键词探讨了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二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景,并且与全球学科整体的发展前沿基本保持一致;三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核心研究主题保持稳定扩张,在新的研究主题有较大转变;四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各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定价、动态规划、社会网络、供应链管理等主题.
    2024(2):30-48
    [摘要] (2789) [PDF 1.11 M] (12900)
    摘要:
    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是政策评估及因果推断中最为流行的方法之一.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面临着控制变量在处理组样本和控制组样本之间非平衡性的挑战.传统基于均值差异t检验的平衡性检验容易产生片面和误导性的结论,使得后续因果推断产生偏误.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文对传统的平衡性检验提出以下改进:一是推荐更全面的多维度的平衡性测度指标,便于在匹配后更严谨地比较处理组和控制组的平衡性;二是提出了适用于非平衡样本的新估计方法:倾向得分匹配-逆概率加权-双重差分(PSM-IPW-DID),该方法结合了倾向得分匹配(PSM)克服样本自选择内生性及对非平衡样本稳健的优势和逆概率加权(inverse probability weighting, IPW)利用全样本信息的长处,在不进一步删除样本的情况下得到一种更稳健的双重差分估计方法.数据模拟和应用实例显示,本文提出的新方法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宏观、微观政策的作用,得到更为可信的因果推断.
    2022,25(1):1-22
    [摘要] (2739) [PDF 1.03 M] (18268)
    摘要: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以“网红城市”为代表的城市竞争新模式,吸引网络注意力成为新时代城市营销与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关注度越高就越能拉动城市旅游增长吗?将中国328座地级市2011年~2018年的互联网搜索指数与城市旅游发展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首次定量识别了城市网络关注度对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网络关注度显著增加了城市线下游客流量,但越依赖于旅游发展的城市,网络关注度增加反而限制了人均旅游消费.进一步分析表明,网络关注度下流量的迅速集聚,显著提高了旅游依赖型城市的公共服务成本,从而制约游客消费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的城市竞争中,政府通过打造“网红城市”促进旅游经济发展,需要着力破解城市公共服务与游客流量集聚不匹配的难题,将网络流量有效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质量.
    2023(1):142-158
    [摘要] (2447) [PDF 2.00 M] (5494)
    摘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学科五年发展规划是具有引导性的研究领域布局,他对一个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2019年—2021年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十四五”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组探索出一套“以国家需求为引领、以科学分析为支撑,以学者意见为基准,以专业论证为核心”的学科规划制定方法,开展了丰富的多维度多链条工作,构建了以方法瓶颈、科技变革、全球治理和中国情景为驱动要素的纲领性学科顶层设计,进而形成了一套详细的、具有较高可操作性、高度契合基金委点面资助模式的“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目前,该学科规划近一半内容已经实施.本文阐述并总结了“十四五”学科规划的工作思路、逻辑框架、重要结论和已实施情况,旨在加深本学科学者对学科规划工作及学科规划意义的理解,促进更多学者参与学科规划工作,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2022,25(7):85-105
    [摘要] (1909) [PDF 1.02 M] (10031)
    摘要:
    本文采用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调查数据的证券投资者信心指数(SICI),运用有向无环图(DAG)以及基于有向无环图结果的递归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深入探究了我国投资者情绪、过度交易行为与股市波动间的同期及动态影响,进而为减轻我国A股市场的过度波动现象,防范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提供实证支持.实证结果显示:就同期影响而言,我国A股市场的过度波动与投资者情绪变化导致了过度交易行为;就动态影响而言,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与杠杆交易的兴起,我国投资者情绪、市场波动具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机制,尽管近年来我国投资者情绪及交易行为日趋理性,但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尤其是牛熊更替暴跌时期,市场波动对我国投资者情绪影响将会变大,投资者情绪波动将导致非理性交易行为显著增加,此时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与交易行为也将对我国A股市场波动产生显著影响,加剧了我国证券市场风险.
    2024(6):1-20
    [摘要] (1907) [PDF 310.88 K] (11192)
    摘要:
    本研究认为金融科技是指借助移动互联、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创新方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安全化等手段把金融服务与应用场景紧密互联,实现金融服务提供者流动性、营利性、安全性等目标,满足金融服务需求者支付、融资、投资和交易等功能需求,并且促进金融服务向便利、便宜、普惠、安全等方向发展的综合金融活动总称.本研究从分析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及其所推动的金融创新入手,以金融服务三大业务流程为切入点,从支付与结算、信贷与融资、资产管理服务三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此外,从监管理念变革、监管内容扩展、监管机制重构、监管技术创新四个方面对金融监管进行思考.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展望.
    2024(7):1-18
    [摘要] (1861) [PDF 1.30 M] (6883)
    摘要:
    随着智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卡车和无人机协同运输系统在业界的探索性应用越来越引起学界研究的重视.本文研究了多卡车多无人机协同配送问题,以最小化系统的总成本为优化目标,建立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为了求解该模型,本研究还设计了一种基于列生成的求解算法,以及基于变邻域搜索算法的加速算法改进策略,进一步缩短求解时间.本研究通过大量数值实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算法的有效性,另外还通过一些敏感性分析实验提出了若干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管理启示.
    2023(8):1-15
    [摘要] (1783) [PDF 424.99 K] (6868)
    摘要: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大背景下,发展气候投融资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在气候变化的框架下,气候金融成为研究气候变化与金融活动关联的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气候金融理论也应运而生.本文首次对气候金融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系统性界定,通过文献计量的方式梳理了气候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从基金资助、学术组织建设、行业投融资活动等维度,总结了气候金融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最后,凝练了未来气候金融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与应用场景.
    2022,25(1):23-38
    [摘要] (1767) [PDF 659.39 K] (9807)
    摘要:
    考虑消费者新鲜度偏好,研究了两竞争性供应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决策问题.针对供应链的3种权力结构:供应商领导(SS)、无领导(VN)和零售商领导(RS),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结果表明:1)SS情形下,当两竞争性供应商的产品品质差异值高于临界值时,零售商会向低品质供应商订货;否则,零售商会向高品质供应商订货;2)VN情形下,生鲜农产品品质提升导致批发价格上升,但不一定伴随着销售价格的上升,且产品品质提高导致批发价格上升的阈值大于产品品质导致销售价格上升的阈值;两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均衡时的批发价也就越低,但零售商边际利润越高;3)RS情形下,供应商提供的生鲜农产品新鲜度越高,零售商获取的该生鲜农产品边际利润也就越高,但竞争供应商边际利润不变.4)3种情形下,当生鲜农产品的品质较低且低于临界值时,VN情形时供应商利润最低,SS情形下供应商获得的利润高于RS情形.
    2021,24(9):1-17
    [摘要] (1702) [PDF 1.37 M] (10837)
    摘要:
    在大数据发展增加信息供给的背景下,本研究从会计基本功能切入旨在构建符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公司会计财务行为的分析框架.首先解析大数据环境下不同信息供给方的信息披露行为,再从信息需求方视角来考察大数据发展如何通过对原有信息的补充和认证而作用于契约安排和估值需求.基于大数据发展对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交换和相互学习机制的建立,接下来分析投资者生产信息对公司行为决策以及利益相关方信息对公司估值的影响.最后,将研究框架从市场内部拓展至整个经济体,进一步考察大数据环境下的政府和市场如何通过信息连通和学习效应来实现资源配置中的互补优化.嵌入大数据的公司会计财务分析框架不仅有助于完善和拓展传统会计信息理论,也能为监管层、投资者和公司正确认识并建立大数据思维、挖掘大数据价值提供借鉴.
    2022,25(8):22-44
    [摘要] (1701) [PDF 1.05 M] (6376)
    摘要:
    在动态复杂变化环境下,探讨不同消极反馈情形下企业战略变革选择受到何种因素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将消极反馈分为期望落差和组织衰败,并引入动态能力和冗余资源两个调节变量,探讨消极反馈影响企业战略变革的过程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期望落差和组织衰败两种消极反馈形式对战略变革影响机制不同:期望落差与战略变革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组织衰败对战略变革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次,动态能力及冗余资源对期望落差与战略变革的倒U型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动态能力对组织衰败与战略变革的正向关系有显著增强作用,冗余资源对组织衰败与战略变革的正向关系有显著削弱作用.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分析企业消极反馈对战略变革的影响机理及边界条件有一定借鉴.
    2022,25(1):95-106
    [摘要] (1698) [PDF 457.06 K] (11775)
    摘要:
    根据高频交易的特点,运用交易量和订单簿不平衡变化的极端分布构造了高频交易的代理变量,构建高频交易对价格发现效率影响的回归模型.通过利用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到2015年9月2日股指期货受限前的毫秒级别高频数据分析发现,高频交易对股指期货的永久价格冲击的影响显著为正,促进了价格发现;同时对瞬时定价误差的影响也显著为正,损害了瞬时定价效率.考察高频交易滞后项对瞬时定价误差的影响,发现显著为负,表明高频交易对瞬时定价误差的纠正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建议我国股指期货应该尽快恢复正常交易,可以允许信息驱动型和套利型的高频交易,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竞争力;但需要严格限制订单流驱动型的高频交易以减少高频交易的负面影响.
    2022,25(8):45-62
    [摘要] (1690) [PDF 723.00 K] (9001)
    摘要: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是IPO注册制的本质要求.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背景下,发行上市审核问询能否完善IPO信息披露内容、提升IPO信息披露质量,是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以2019年7月~2021年9月科创板341家IPO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了注册制审核问询对IPO信息披露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上市审核阶段,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技术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的招股书,会收到更多的审核问询函.2)注册制审核问询能提升招股书信息披露的程度,问询前后两版招股说明书在文本长度、文本句长、文本可理解性、和文本定量信息上显著增加,总体来说审核问询函对特定主题关注会导致招股书在对应主题信息披露的增加.3)进一步分析表明,审核问询函能降低机构投资者报价分歧度.文章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交易所审核问询发挥的监管作用,同时也丰富了IPO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2022,25(1):107-126
    [摘要] (1530) [PDF 749.67 K] (7672)
    摘要:
    团队断裂带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机理有待进一步厘清.基于“I-P-O”的理论逻辑,引入双元领导和创造性综合两个变量,建构了团队断裂带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以171个工作团队为样本,收集团队领导和成员的配对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造性综合在社会分类断裂带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信息认知断裂带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双元领导能够弱化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绩效和创造性综合的负向影响,强化信息认知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绩效和创造性综合的正向影响.研究深化了团队断裂带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机理的认识,为企业异质性团队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23(4):1-19
    [摘要] (1500) [PDF 1.59 M] (5704)
    摘要:
    风险溢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和演化的核心动因,因此,探究风险的溢出路径与强度至关重要.为了弥补传统方法在维度与参数上的局限,本文将非参数条件互信息检验与因果网络结构学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参数高维因果网络构建方法来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此文在非线性合成数据集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并根据因果拓扑关系构造最优预测子集对序列进行多因子预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构建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全球81家能源公司日度股票收益的波动溢出网络,测量基本面与投资者两种维度的风险溢出强度动态变化并进行预测分析.此外,结合企业财务数据和宏观经济变量,考虑企业之间的业务异质性,探索风险溢出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产业链的上游以及高油价风险敞口的能源企业表现出较大的风险外溢效应和风险承受程度;2)除公司规模以外,企业资产收益率,边际收益等因素也影响溢出效应的强弱;3)能源公司的风险溢出在业务上存在很大差异,溢出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这对于在投资组合决策和监管政策设计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虽然因果预选信息选择策略结合非参数模型的短期预测效果要优于结合参数模型,但是随着预测步长的增加,参数模型的优势却更明显.
    2023(4):132-147
    [摘要] (1500) [PDF 1.18 M] (5288)
    摘要:
    推荐系统(RS)通过分析用户(消费者)数据而向其提供感兴趣的产品信息,这些推荐的产品信息通过改变消费者的(后续)浏览路径以实现推荐目的.由于相关研究数据的稀缺,以往研究鲜有在考虑“用户(消费者)-平台”关系情况下,探讨RS对平台消费者行为影响的成果.为弥补这一研究空白,本文提出三个理论假设并实际验证了在“用户(消费者)-平台”亲近性下RS对消费者的信息处理效率、平台访问频率以及购买频率的影响.提出假设时充分考虑了共享平台的特点,并利用一个家庭厨房共享平台的独特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采用RS服务的消费者群体相比,采用RS服务的消费者的信息处理效率反而显著降低.此外,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与平台关系密切且采用RS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访问频率和购买频率.
    2022,25(4):67-87
    [摘要] (1474) [PDF 1.45 M] (3257)
    摘要:
    自然灾害能对企业造成相当的影响,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不容忽视.衡量自然灾害对企业造成的实质性影响,是从企业层面对自然灾害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本文以地震为例,收集我国上市公司于2008年~2015年间发布的,关于企业生产运营是否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公告,定位可能受到实质影响的企业,利用事件研究法,估计地震给企业造成的实质影响.首先,结合已有研究的结论,对研究情境和样本可能存在的情绪性影响进行逐一讨论和检验,未发现有显著的情绪性影响的存在.然后,估算得受影响公告公布当天,样本企业市值平均损失2%,一周内平均损失2.5%,基于多重检验,该损失可以被认为是地震对企业造成的实质影响.此外,还检验了突发事件情境下,我国股票市场的半强有效性,发现市场反应及时,不存在逆转,且可以区分不同信息,说明该情境下我国“股票市场半强有效”假设成立.前述研究结果稳健.
    2023(10):138-158
    [摘要] (1461) [PDF 555.94 K] (9253)
    摘要:
    股市风险溢价是金融学中的一个经典研究问题.常见的线性模型存在着模型误设和参数不稳定的问题,难以有效预测风险溢价.本研究从机器学习的视角重新检视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可预测性.基于1996年1月—2019年12月的数据,构建提升回归树(boosting regression trees, BRT)模型对股市收益率与波动率进行样本外预测,并构建了最优风险资产配置模型.实证结果显示:1)提升回归树方法能够对收益率、波动率和最优风险资产权重做出准确预测;2)在收益率预测中最重要的三个变量分别是净权益增加值、换手率和股价方差;挖掘预测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BRT预测能力的来源;3)结合提升回归树预测构建的最优风险资产组合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和效用.本研究将机器学习方法引入股票市场风险溢价的研究,为此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2021,24(10):106-126
    [摘要] (1458) [PDF 2.42 M] (10100)
    摘要:
    整合逆向物流的协同配送面临着客户需求随机并发、行驶路径开环多变等不确定性挑战,这给配送路径动态规划和方案柔性制定带来了更严苛的要求.为此,使用"时间片"划分方式,将动态配送问题转化为一系列静态优化问题,提出了整合逆向物流的协同配送动态路径优化两阶段求解策略.首先,通过考虑车载量以及时间窗等软硬约束条件,构建以总物流成本最小和客户满意度最大的多配送中心协同配送初始-实时动态路径规划模型.其次,设计带有非支配排序与精英策略的多目标免疫遗传算法MOIGA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研究结果表明客户满意度与物流运营成本之间呈现悖反关系,高配送成本会带来高客户满意度,在相同成本支出情况下,MOIGA算法产生的规划方案客户满意度优于NSGA-Ⅱ、MOIA,这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方法优越性.
    2022,25(9):1-14
    [摘要] (1432) [PDF 1.17 M] (4827)
    摘要:
    智能系统软件是指能够结合客户的使用数据来实现持续升级的软件系统.当前5G技术和工业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系统数据被采集并被用于智能系统软件的算法训练,从而帮助实现质量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以SAP和Oracle等为代表的智能系统软件提供商积极从传统的自有模式转型为订阅服务模式.本文采用博弈论建模的研究方法来探索了这一定价模式变化趋势的合理性.相比文献,本文提出用户数据积累越多则软件升级幅度越大.研究发现,在每一类定价模式下,外部的市场特征和内部的升级能力都对于智能系统软件的价格优化有着直接影响.进一步地,本文发现订阅和自有模式都有可能为最优,这取决于软件提供商是否需要对于未来价格进行承诺.这一结论对于智能互联时代的系统软件提供商在商业模式设计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8):152-158
    [摘要] (1426) [PDF 243.66 K] (8868)
    摘要: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和决策活动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的项目部署和执行情况,本文从科学基金管理视角总结该重大研究计划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情境需求牵引特点,介绍研究范式的演进规律以及大数据驱动范式在管理与决策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同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本文围绕全景式PAGE框架梳理了相关的重点发展领域和研究方向.
    2023(1):116-141
    [摘要] (1416) [PDF 1.66 M] (4923)
    摘要:
    基于微观层面研究了家庭主观预期对家庭房产、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配置比例的影响机制,并导出三者间的直接联动关系.应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联立Tobit模型估计分析发现,家庭预期利率上升会同时增加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配置,但减少房产配置;预期风险资产收益下降会减少风险资产配置;预期房价上升会增加房产投资但减少风险资产配置.风险偏好型家庭会加大风险资产配置,且减少房产配置;而风险规避型家庭相反.3类资产配置比例之间存在直接的“挤出效应”,且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房产和无风险资产对风险资产的“挤出效应”强于各自反向的“挤出效应”,而无风险资产对房产的“挤出效应”在经济意义上强于反向的“挤出效应”.主观预期与风险偏好变量会通过资产配置间的直接影响渠道进一步影响家庭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本研究揭示了中国家庭追求更安全的无风险资产和更高收益的房产投资,且弱化风险资产配置的普遍投资模式,这对政府预期管理与宏观调控、财富管理多投资渠道推荐和家庭合理主观预期形成等具有实际意义.
    2023(5):4-22
    [摘要] (1412) [PDF 1.96 M] (2304)
    摘要: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增加了管理决策领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广袤的拓新空间.全景式PAGE框架作为大数据管理决策研究的方向性框架,在大数据问题特征的映射下形成了一个4×3要素矩阵,在理论范式(P)、分析技术(A)、资源治理(G)、使能创新(E)的研究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NSFC大数据重大研究计划的开展,进一步阐释全景式PAGE框架的内涵和关系逻辑,并面向领域情境讨论重要科学问题、求解路径和新知贡献.本文旨在从大数据管理决策研究的视角为大数据等颠覆性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提供前沿方向和创新突破上的启迪;同时为管理学科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开展交叉属性强、应用情境差异化特点突出的科研攻关提供参考.
    2022,25(10):114-126
    [摘要] (1408) [PDF 757.68 K] (10525)
    摘要:
    突发传染病防控问题是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突发传染病不仅会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还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实现突发传染病的及时预警、实时监控和合理预测对传染病防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传播动力学SEIR(Susceptible Exposed Infectious Remove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动态SEIR(dynamic SEIR)模型来研究突发传染病的传播趋势.该模型不仅可以考虑人口流动对疾病传播的影响,而且可以根据防控干预措施对模型参数进行动态估计,更符合传染病的病毒传播特点,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最后,本文提供相应的R软件包dSEIR供研究者使用.
    2023(6):126-141
    [摘要] (1391) [PDF 1.42 M] (3172)
    摘要:
    针对直播电商粗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诱导消费、失信经营、维权难等问题,本文构建了面向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消费者”的监管机制模型,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不同监管模式下三方主体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建立了直播电商数字化全链条监管框架,提出了直播电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过程中的路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各主体间策略选择互相影响,平台监管不足时易出现消费者维权式监管困境;不同收益水平经营者在同等监管策略和强度下存在策略选择差异,高收益者更具违规动机应加强监管;通过加强平台事中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和事后惩处强度,能有效提高经营者诚信经营水平.同时,提出的监管框架从事前风险预警、事中经营规范、事后违规治理层面,为打破维权式监管困境、破解违规经营和交易取证难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政府和平台优化直播电商全链条监管路径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有利于推动直播电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22,25(5):109-126
    [摘要] (1388) [PDF 1.06 M] (10637)
    摘要:
    在后危机时代如何准确地测度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以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任务.采用2010年至2019年中国32家上市金融机构数据以及宏观特征变量,通过TENET模型构建尾部风险溢出网络以度量金融机构关联性,并引入公司规模、杠杆和流动性指标,基于改进的PageRank算法提出网络-市场-账面相结合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测度思想,具体从系统整体、部门行业、机构个体三个层面对网络关联性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系统总体关联性在危机与下行时处于高位水平,尾部风险溢出网络能有效捕捉极端风险事件;2)行业内的关联性水平总体而言高于行业间的关联性水平,但在极端情况下跨行业风险溢出强度会增大;3)银行和保险机构相对证券机构而言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程度更高.
    2023(4):175-192
    [摘要] (1373) [PDF 1.27 M] (6629)
    摘要:
    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商业环境的瞬息万变,如何应对供应风险,是企业运作管理中需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建模分析法研究了近年来运作实践中新出现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与对手合作,并建立了如下供应链竞合模型:模型考虑一个产品制造商需向一个具有随机中断风险的供应商采购某种核心零部件以制成产品,并与对手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其中对手是一个能够自己生产该零件并制成产品的集成制造商;在供应商的供应中断发生后,产品制造商可以从竞争对手处对零部件进行补货.研究发现,在上游供应商获得订单且发生供应中断的前提下,两个制造商之间的补货合作一定会达成,这意味着补货合作选项具有风险应对效应.然而从总体上看,依赖于市场潜能、供应的可靠性、产品间的替代性以及成本的大小,两个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既可能共存,也可能互斥(即只竞争不合作或只合作不竞争).除此之外,区别于既往文献的经典研究结论——“下游企业紧急补货选项的存在使具有供应风险的(上游)主供应商获得的订货量减少”,本文在引入供应链竞合之后却发现:补货合作选项的存在竟然会使具有供应风险的上游供应商获得的订货量增加,即两个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具有向上的溢出效应.而且本文还发现,与没有合作选项的情形相比,合作的存在使两个制造商投放到市场的产品总量增加,即两个竞争性制造商之间的补货合作还具有向下的溢出效应——降低了市场价格从而提高了消费者剩余.
    2023(1):1-18
    [摘要] (1369) [PDF 1.43 M] (4959)
    摘要:
    供应链的任何局部变化都将影响整体绩效.准确评估系统的绩效水平是应对断链风险、提高其稳定性的基础.通过回顾三类常见的绩效测度,指出现有的测度不适用于面临断链风险的供应链.在区分中间产品和外向产出对上游绩效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供应链绩效测度,并论证了其对于识别断链情形的有效性.基于新的测度,进一步探讨供应链的绩效分配问题.围绕安全库存的建立,研究了上下游在应对断链风险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益共享.采用Nash谈判法分别对集权系统的绩效分配和分权系统的绩效谈判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分权供应链通过Nash谈判能够实现集权模式下的最优.算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相关结论.其结果显示,安全库存的设置使上游避免因断链而绩效归零,同时可以改进下游绩效从而提高需求的稳定性.
    2021,24(10):1-11
    [摘要] (1336) [PDF 1.37 M] (12315)
    摘要:
    医联网是互联网扎根于医疗健康体系中诞生的衍生物,其建设发展符合互联网的价值演变规律,正在经历从技术性向平台性、资源性转变,加快推动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并正在引发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范式和服务体系的重大变革.在梳理智慧医疗发展现状及主要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医联网的定义,指出了其泛连接性、超时空性、强连续性、高安全性和高可及性等主要特征,并探究了医联网的发展形态和模式变革.最后,提出了医联网构建和医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治理、服务协同、全流程监管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期指引新时代医疗健康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发展.
    2024(9):11-28
    [摘要] (1327) [PDF 1.42 M] (724)
    摘要:
    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使人类不再是组织唯一的知识生成主体,如何通过人与AI的协同学习以适应数字经济的环境变化,成为当前和未来学界与业界的前沿议题.本研究聚焦人与AI协同的新型组织学习,探究AI的引入对组织学习的影响机制.基于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发现:首先,AI的引入对组织学习具有显著影响.一方面会在AI的专业维度替代组织的利用式学习,另一方面会在AI的专业维度减少组织的探索式学习需求;其次,AI的学习能力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呈非线性特征.组织以利用式学习为主时,随着AI的学习能力增强,组织知识水平增长幅度会逐渐减缓;组织以探索式学习为主时,只有较高学习能力的AI才能提升组织的知识水平,但会减少组织成员知识的独特性;最后,环境的不确定程度对人与AI的协同学习具有显著影响.在高不确定的场景中,高学习能力AI与组织成员存在一定的互补效应,一方面,AI快速产生高质量知识,另一方面,组织成员快速利用AI产生的知识并转化为组织惯例,以应对环境挑战.本研究突破人类是组织中唯一学习主体的隐含假设,通过仿真揭示人与AI协同对组织学习的影响机制,为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组织学习创新实践提供启示.
    2023(6):21-38
    [摘要] (1326) [PDF 1.06 M] (2416)
    摘要:
    环境规制的治理作用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有关企业环保处罚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2010年—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环保处罚事件为样本,考察竞争对手环保处罚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竞争对手受到环保处罚时,公司会增加自身的绿色创新数量,并提高绿色创新质量.2)影响机制主要包括:处罚事件的震慑作用、公司与对手之间的市场竞争以及公司所在地的公众环保关注.3)当公司所在城市的污染水平较低、属于国有企业、媒体曝光度较高时,这种影响更为显著.4)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竞争对手受到环保处罚时,公司也会增加本公司的环保投资金额,且自身未来发生环保违规的可能性降低.本文从竞争对手环保处罚的溢出效应这一新视角丰富了有关企业溢出效应的研究,也为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补充了新的科学证据,同时对于政府部门更好地监管与治理企业环保问题也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2023(4):148-174
    [摘要] (1320) [PDF 2.07 M] (4633)
    摘要:
    基于股指成分股基本面和技术面数据构建了时序股票关联网络,然后利用深度图神经网络学习股票关联网络层次化表征,以端到端的方式获得候选预测信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动作评估反馈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Action Evaluation Feedback based Deep Q-Learning, AEF-DQN),旨在将不同的候选预测信号融入智能体的动作空间,并基于股票关联网络层次化表征、股票市场整体运行状态和历史动作评估反馈学习环境状态;借鉴前景理论中的参照依赖特性估计奖励值函数,从而建立状态、动作与奖励值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采用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和日经225指数的成分股历史数据,构造了股指期货交易模拟器,在投资胜率、最大回撤率、阿尔法比率和夏普比率4个回测指标上对股指预测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层次化聚合股票关联网络的节点属性信息可以动态捕捉不同行业对股指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可提升预测方法的准确率;2)考虑动作评估反馈的深度强化学习结构可智能化选择适用于当前股票市场环境的最优模型结构,进而可提升预测方法的鲁棒性.
    2023(3):1-19
    [摘要] (1261) [PDF 732.84 K] (3214)
    摘要:
    近年来,许多电商平台推出面向付费会员的专属营销体系.通过借助该体系实现定向广告推送,商家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日益增加的广告成本压力.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商家相较于大众广告选择会员广告策略的契机、决策与价值.首先计算和比较两种策略下的最优广告决策,然后识别会员专属广告策略的适用条件,进而对比两种策略下的广告效率、商品需求及收益表现,最后分析和阐述会员广告策略价值实现的内在驱动力.结果显示:在会员广告策略下的广告费率相对较低且会员人群比例相对较高时,商家应采用会员广告策略.商家采用会员广告策略不仅可以聚焦广告投放对象而且可以降低单位广告投入,从而大幅提高了广告效率.还发现在会员广告策略下,原价越贵的商品,其销量表现反而越好;商品契合度越高,其销量表现反而越差,这是由于会员广告策略注重挖掘会员人群的潜在价值,商家将在边际收益和商品销量间达成新的取舍.
    2022,25(4):1-20
    [摘要] (1233) [PDF 2.01 M] (3903)
    摘要:
    本文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流动型和投资型两大类,引入传统的三期动态投融资模型并拓展到无限期框架,系统考察了金融资产配置如何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理论表明,流动性金融资产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并促进未来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即扮演着“蓄水池”功能;而投资性金融资产在提升企业杠杆率的同时会挤出未来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即扮演着“替代品”功能.特别地,流动性金融资产的“蓄水池”功能在不同期限保持一致,但投资性金融资产的“替代品”功能在长期将发生反转,资金池增加会降低企业在未来时期的杠杆率并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随后,本文基于2007年~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半年期数据,以金融资产持有份额和金融渠道获利分别作为流动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金融资产的度量指标,利用多项式逆滞后(PIL)框架实证检验了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投融资变动的时变影响,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推断.
    2022,25(5):46-61
    [摘要] (1209) [PDF 570.05 K] (5037)
    摘要:
    基于2010年和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英语能力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生存型消费支出、享受型消费支出和发展型消费支出的影响效果依次增加,表明英语能力提升有利于扩大中国内需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此外,对于不同出生年份的人来说,英语能力对1978年以后出生人群消费支出的影响效果更大.基于现代消费理论,研究还证实英语能力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渠道不仅是通过财富效应,也体现在提高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方面,表现为英语能力提升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对未来状况的乐观预期,改变居民的储蓄行为以及推动“花明天钱,圆今日梦”的超前消费观念形成.这些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考察中国外语学习政策的经济效应贡献了新的证据,也为新时代下中国扩大内需以实现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2022,25(5):13-28
    [摘要] (1185) [PDF 1.09 M] (7368)
    摘要:
    创新生态系统内主体基于知识的博弈不仅关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创新生态系统的演进.文章从群体演化博弈视角,研究了差异性环境下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创新保护策略及跟随策略选择问题.先后构建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和多智能体仿真模型,分析了制度、生态、技术等因素对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均衡稳定性及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运营及维权成本、救济力度、政府补贴、技术替代与模仿相对难度是影响系统演化均衡的关键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形成的不同情境,系统涌现四种均衡状态:(专利,模仿)、(专利,替代)、(技术秘密,模仿)、主体策略规律性持续波动;仿真模型呈现随机波动,在趋势上符合演化稳定分析结果;合作网络密集度高、学习搜索范围广时,由于主体交互性增强,决策不确定性下降、有效性提高,各群体长期演化趋向于平均收益期望大的策略.信息模糊度高时,决策不确定性及系统波动幅度增加,群体间策略交互制约作用减弱,系统长期演化偏离演化稳定分析结果.
    2022,25(12):102-123
    [摘要] (1151) [PDF 3.55 M] (4376)
    摘要:
    生鲜产品由于保质期短、易腐易损等特点,对短期销量预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为此,本文综合时间、定价、竞价、新鲜度等多种微观层面因素,开展了特征工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鲜商品销量的ARIMA-NARX组合预测模型.该组合模型首先利用ARIMA模型描述销量时间序列中的线性规律,然后借助衍生降维处理后的特征矩阵,采用NARX捕捉ARIMA残差中的非线性关系,并利用NARX残差预测结果修正ARIMA预测值.最后,将该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ARIMA、NARX、ARIMA-NAR、SVM及回归决策树等模型预测结果及真实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通过MSE/MAPE预测误差评价和DM检验,验证了该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合理性和有效性,并能较大幅度提高生鲜产品短期销量的预测精度.
    2024(5):1-12
    [摘要] (1142) [PDF 425.30 K] (6555)
    摘要:
    中国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多阶段多链路、动态可扩展网链的人机复合系统,使得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供应链溯源系统面临着链上信息泄露和溯源信息造假的管理实践挑战.本研究结合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特点,从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供应链溯源系统的实际需求以及应用实践出发,对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区块链中的隐私保护与农产品信息安全、信任传递与融合方法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据此提出我国建设这类溯源系统的两个核心难题——“如何建”和“如何查”.针对这两个难题,从管理科学视角各提出四类关键科学问题,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并从应用实践层面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供应链溯源系统的发展建议.
    2024(9):82-97
    [摘要] (1136) [PDF 1.25 M] (857)
    摘要:
    本研究在中国股票市场上,使用自编码机器学习方法和包含近百个公司特征变量的金融大数据,对资产价格进行解释和预测,并对自编码因子进行全面的宏观经济分析.研究发现,自编码因子能够从包含公司特征的大量信息中提取到有效的收益预测信号,并在横截面上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在对因子重要度的研究中,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异象具有时变特征.此外,研究从宏观经济状态和经济政策两个角度分析表明,基于自编码的投资模型的有效性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它能够在市场泡沫成分较大和投机气氛较浓的情况下成功对冲市场风险,且能捕捉到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
    2023(5):231-247
    [摘要] (1132) [PDF 1.59 M] (2339)
    摘要:
    知识图谱是感知智能通往认知智能的重要桥梁,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表示、融合、推理将对管理决策产生深远影响.知识图谱能够有机集成符号表示和神经网络进行更有效的知识推理与决策.本文提出一套基于知识图谱的神经符号集成推理框架及三个技术方法,包括融合本体知识和生成模型的零样本决策、知识图谱嵌入表示学习增强结果异质性和可解释性、基于知识图谱的预训练模型增强面向下游任务的自动决策.该“1+3”技术体系实现了“模型驱动+知识增强”,在数智化管理决策中具有技术创新性.该体系已在实际商务管理实践中落地与应用,充分彰显场景创新性.该体系也具备通用性,可适用于多领域多情境的管理决策.
    2023(3):93-111
    [摘要] (1109) [PDF 712.35 K] (2507)
    摘要:
    基于绿色金融试验区的自然实验平台,本文系统分析了绿色信贷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影响,验证了信贷机构在环境保护中的监督治理职能.研究表明,试点区域的信贷机构,运用金融杠杆,通过信贷惩罚机制,将外部污染成本内部化为企业融资成本,进而有效激励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并且,这一激励效应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中.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市场的环境监督效应依赖于基础制度建设,只有在完善的市场环境下,绿色信贷政策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环境责任的表现.最后,本文证明了绿色信贷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激励,能显著降低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绿色经济的实现.本文验证了金融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扩充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理论;同时响应了十九大报告中“发展绿色金融”的文件精神,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2023(10):1-20
    [摘要] (1106) [PDF 585.18 K] (3552)
    摘要:
    在线视频行业的发展产生新的盈利模式(付费会员制)与供应链模式(分账模式),以传统零售制视频平台与买断模式为核心的现有视频定价理论与方法难以指导新实践.为此,本研究探讨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在两种不同供应链模式下的定价策略,并分析其供应链模式选择策略.研究发现随着视频质量增加,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在买断模式下将依次采用“会员免费”、“会员优惠”与“对称定价”定价策略,而分账模式下仅采用“会员优惠”与“对称定价”定价策略;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的供应链模式选择策略主要由视频质量决定,质量较低(高)时,应选择买断(分账)模式.此外,研究亦发现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并不从普通用户处直接获取点播收入,且其收入结构由现有会员占比决定;分账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可激励其引进高质量视频.通过将模型拓展至会员专享视频情形,研究主要结论的稳健性得到验证.本研究可为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的运营决策及在线视频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管理启示.
    2023(5):53-69
    [摘要] (1104) [PDF 1.38 M] (1619)
    摘要:
    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决策范式正转变为基于数据的决策范式,本文以O2O即时服务这种新型商业模式为情景,研究大数据驱动的新决策范式下的O2O即时物流调度模型.本文跨域融合物流部门、其他运营部门以及外部环境信息构成全景式数据,同时放宽传统决策范式的经典假设,实现从无差异化配送时间到个性化配送时间的转变,以及需求服从先验分布到考虑未来需求时空属性的转变.本文融合机器学习和运筹优化方法,实现新决策范式下的O2O即时物流调度模型.在预测层面,构建个性化众包配送时间预测模型和基于订单集时空相似性的需求场景预测算法;在决策层面,同时考虑个性化预测模型的点估计及其不确定性,并考虑未来订单集的时空分布,构建考虑预测不确定性的调度模型,同时设计同步预测和决策算法求解.本文与中国主流的O2O商超平台合作,通过基于真实数据的模拟仿真,验证了新决策范式下的O2O即时物流调度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较于传统的决策范式,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实现更精准的供需匹配,降低延误订单数、平均配送时间和配送成本.
    2022,25(8):1-21
    [摘要] (1087) [PDF 1.12 M] (4080)
    摘要:
    针对我国公立医疗服务系统当前正从按项目支付模式向按病种支付模式转变但缺乏科学依据和运营经验的情况,研究了按项目支付和按病种支付两种模式下公立医院的最优运营决策以及两种支付模式的社会福利比较问题.通过应用三阶段Stackelberg模型,在考虑患者对等待时间和服务质量敏感的情况下,分析了患者、公立医院以及政策制定者三方的均衡性质和系统性能.研究结果发现,当患者延时敏感度、服务质量敏感度和自付比例(或单位服务质量成本)较高(较低)时,政策制定者选择按病种支付模式可以获得更高的社会福利;否则,反之.当患者延时敏感度中等大小时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是最大的.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按病种支付模式下政策制定者选择适中的医疗服务价格和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可以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您是第位访问者
管理科学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第25教学楼A座908室 邮编:300072
联系电话/传真:022-27403197 电子信箱:jmsc@t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