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的公司治理效应——来自公司高管本土化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经验证据
作者: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 相似文献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在我国,企业普遍采用关系型交易的商业模式.不同于市场型交易,关系型交易不依赖法律等公共治理机制,而是依据交易特征来选择适宜的私人治理机制.本文分析认为,高管的本地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私人治理效应:本地高管为了维系和发展其社会资本,会更加关注公司的长期收益,进而制约自身的机会主义行为.本文预期,当高管籍贯地与公司所在地一致时,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好.以我国资本市场1 972家上市公司2000年—2015年数据作为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本土高管,本土高管所在的公司具有更少的非正常应计项目、更低的财务舞弊和报表重述概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高管更加注重承担社会责任、公司所在地区的社会资本紧密度更高、公司具有更高比例的本地利益相关者、公司为非国有企业或家族企业时,上述关系更为显著.本研究表明,在关系型社会中,高管的社会资本具有公司治理效应,可提升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蓝紫文,李增泉,胡智渊.社会资本的公司治理效应——来自公司高管本土化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经验证据[J].管理科学学报,2023,(2):130~15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685
  • 下载次数: 2442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3-04-17
您是第4160288位访问者
管理科学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第25教学楼A座908室 邮编:300072
联系电话/传真:022-27403197 电子信箱:jmsc@t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