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1(3).
摘要:战略的内涵与形成过程历来是众多学者争相探讨的一个问题,但时至今日学者们对该问题的理解与回答仍是一片混乱.首先对战略形成领域各流派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然后基于和谐管理理论视角对现有战略形成流派进行了重新梳理并将其划分为"主谐派"、"主和派"及"和谐交替派"等三类.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组织环境的复杂多变特性,分析了现有战略形成流派思想在解决现代组织管理问题时的局限性,并基于和谐管理理论构建了描述复杂多变环境下战略形成过程的一种新的模型.从宏观、微观及整体等三个层面详尽阐释了上述新模型的基本含义,并探讨了和谐主题对于支撑这一模型的核心作用,最后用一个案例对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战略形成模型的主要特征及其现实应用进行了讨论.文章致力于在一定程度上为混乱的战略形成领域带来秩序并为复杂多变环境下的战略管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008, 11(3).
摘要:以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为应用背景,研究使用空间聚类技术解决应急服务机构的选址问题.首先提出实施聚类分析的数据模型,然后改进既有空间聚类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 k-means 聚类算法缩减解空间的搜索范围、以模拟退火算法为解搜索策略.基于 GIS 系统,充分考虑空间障碍物因素和空间环境因素等限制条件,提出(COD-MEANS-CLASA)的空间聚类算法以实现应急救援机构的科学选址.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执行效率和解质量两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
2008, 11(3).
摘要:与传统启发式优化搜索算法相比,遗传算法的主要本质特征在于利用了群体搜索策略和简单的遗传算子.群体搜索使遗传算法得以突破邻域搜索的限制,可以实现整个解空间上的分布式信息探索、采集和继承.这篇文章针对救灾物资发放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在分析标准遗传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设置摆动适应度函数与条件交叉、变异概率的方式设计了动态遗传算法,并通过求解实际问题对标准遗传算法与设计的动态遗传算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动态解决了群体由于缺乏多样性而陷入局部解的问题,能够更大概率地得到最优解,可以说是对遗传算法改进方面的一个尝试,结论对于解决类似问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008, 11(3).
摘要:从业务层与职能层的角度研究了地方政府电子公共服务战略规划问题.首先,提出一个包括4个阶段15步的战略规划方法,详细讨论了电子公共服务的战略规划过程,并提出研究的理论假设.然后,以问卷调查及年鉴数据为基础,对与战略环境相关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验证了战略规划方法中所讨论环境影响因素的合理性,支持了文中所提出规划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提出后的应用情况表明,它是科学、合理与可操作的.
2008, 11(3).
摘要:给出了针对区间数据样本的主成分分析方法.为此,首先研究了区间数据样本的经验描述统计量,其中包括单变量的均值与方差、双变量的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然后,基于经验相关矩阵,给出了区间主成分分析的算法,该算法最终得到区间数表达形式的主成分取值.最后给出算例,分析表明文中方法实施简单,克服了区间主成分分析现有方法的缺点.
2008, 11(3).
摘要:随着企业竞争的激烈化,顾客对于等待时间越来越敏感,产品对于他的效用不仅与价格有关,而且也与获得该产品的等待时间相关.考虑了等待敏感型顾客的选择行为,针对一个生产与需求过程都存在随机性的企业,研究了差异定价及相应的库存策略.当企业持有库存时,顾客不需要等待;而当企业发生缺货时,如果顾客购买,就需要等待企业生产;企业需针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差异定价.然而差异定价策略可能导致顾客采取投机的行为.文章首先推导了不存在投机行为时企业的最优策略,分析了企业实行差异定价策略的条件;进一步,还给出了防止投机行为的条件,以及存在投机行为时企业的最优策略.
2008, 11(3).
摘要:以著名逆向拍卖网站 Priceline 为背景,研究买方定价和卖方定价下的收益管理问题.假定顾客到达是一任意的更新过程,决策时刻为顾客到达时刻,所以决策是离散时间的.建立了两种定价方式下的马氏决策过程模型,获得了最优策略的表达式.在传统收益管理问题中,通常是卖方定价、连续时间决策、同时需要假定顾客到达是一 Poisson 过程.对于买方定价,文中证明了,卖方是否知道到达顾客的报价信息不影响他的收益;同时,随着剩余物品数的增加,卖方的期望收益递增,而边际收益递减,最优价格(或报价)递减.文中讨论两种定价方式下卖方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关系.考虑了顾客需求是多重的情形.最后,数值分析表明文中所得的结论是成立的.
2008, 11(3).
摘要:研究了由单一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金融和运营的综合决策问题及其影响.当零售商存在资金限制/约束时,其可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服务以实现自身的最优采购.其中资本市场是指由多个追求风险中性的金融机构组成的,并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研究表明:当零售商出现资金不足或预算限制时,融资服务可为整个供应链创造新价值,并且资本市场的竞争程度将直接影响零售商、供应商和金融机构的具体决策.另外,还为具体供应链管理实践提供相关的见识.
2008, 11(3).
摘要:制造业企业在设计与构造供应链时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对纵向整合度进行权衡,通过一个单期、单制造商和单供应商的两级供应链模型研究这一问题.制造商生产最终产品所需的零部件被分为两类,核心零部件与非核心零部件.对于非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既可以选择自制从而提高纵向整合度,也可以选择外包给上游供应商.首先给出了制造商的最优整合外包策略,然后分析了整合外包策略对上、下游企业及供应链整体绩效带来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几种基于整合外包方式的供应链改进与协调策略.
2008, 11(3).
摘要:首先构建了一次交易供应链协调问题中基于一般性假设下非对称信息甄别的供应链次最优(Second-best)协调模型,论证了系统最优协调不可得,之后将供应链一次交易关系拓展至长期合作关系,提出了关于供应链协调问题的"长期合作期望"这一研究立足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两类具体子问题,揭示了长期合作背景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重复主从博弈对信息非对称时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的影响:若代理人(零售商)私有信息具有跨期关联、且事后不可验证,则将造成信息甄别的棘轮效应;若私有信息在事后有可能被识别,则在委托人(制造商)的触发战略(Trigger Strategy)激励下供应链 Pareto 最优协调能否达到取决于事后被识别的概率、零售商的信息租金、对称信息下自身的收益以及无伙伴关系时的保留效用之间的数量关系.论文给出了上述各个结论相应的定量分析与描述.
2008, 11(3).
摘要:在零售商在风险约束下,分析了退货策略对单周期供应链的协调性.首先运用报童库存模型建立了供应链决策模型,然后运用解析法对满足零售商下游风险约束下的零售商决策进行了优化分析.对于供应商的决策,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零售商下游风险对其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风险约束制约下,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期望利润都有所减少,退货合同的协调性较无风险约束情况下弱.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
2008, 11(3).
摘要:动态交叉销售是电子商务中的一种新型营销手段.在已知关联规则和商品库存水平的情况下,要研究两个决策问题:(1)如何选择交叉销售的商品组合(2)如何为商品组合确定合理的价格,从而使经销商获得最大收益.首先将动态交叉销售映射为事件驱动的马氏决策过程模型,其次结合关联规则理论提出了知识驱动的 Q-学习算法,K-Q-learning,用该算法来求解动态交叉销售问题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效用.
2008, 11(3).
摘要:基于营销渠道行为理论和关系营销理论,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在中国的营销渠道中,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使用渠道权力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使用非强制性权力有直接且正向的影响,对企业使用强制性权力有间接的负向调节作用——关系营销导向会弱化企业权力与企业使用强制性权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理论上,提出和检验了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使用渠道权力影响的性质,并对前人关系营销导向的测量方法进行了修正;在实践上,研究结果对企业进行渠道控制和处理渠道关系也具有参考价值.
2008, 11(3).
摘要:采用2000年7月10日到2006年6月30日铜期货与现货价格的日度数据,运用GARCH 模型估计了两个市场的上涨和下跌的条件 VaR,并利用基于回归的线性-Granger 因果检验,基于核函数的均值-Granger 因果检验,波动率-Granger 因果检验及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期、现货两个市场间的信息溢出效应.这是首次采用基于核函数的检验统计量来研究期货与现货间的关系,由于本方法可以使用所有的滞后阶数,从而使得检验效力更强.考虑到期货市场买空卖空的运行机制,还提出了上涨 VaR 和极端上涨风险溢出两个新的概念.实证结果表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存在双向的信息溢出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从期货市场到现货市场的信息溢出要显著强于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的信息溢出.
2008, 11(3).
摘要: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着特殊的主体构成,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股权的流动性分裂引发了众多的市场问题,解决国有股的流通是发展证券市场面临的关键.从国有股减持具有的期权特征角度,利用 Black-Scholes 模型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临界条件.从国有股减持价格的非对称信息角度,设计了政府(委托人)和市场投资者(代理人)各自的价值函数及激励策略,根据极大值原理建立了联合目标下的最优减持价格方程.在案例分析中,分别以每股净资产和股票内在价值为减持边界条件,给出股票市场价格与减持价格及转移价值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国有股减持定价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条件下,国有股减持不能采用均衡市场条件下的定价方法,应结合市场的流动性溢价特性,提出对投资者的激励策略,在市场各主体利益均衡框架下确定减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