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4(3):1-9.
摘要:网上一口价拍卖作为网络拍卖的创新模式, 打破了传统拍卖的局限, 得到商家的广泛应用, 但是一口价的最优设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该文首先在独立私有价值模型下, 研究了持久一口价拍卖中买卖双方的 Stackelberg主从递阶决策过程, 证明了持久一口价拍卖存在临界估值, 并求出了最优持久一口价.针对竞买人估值分布无法预知的实际情况, 利用竞争分析的方法设计了最优的单一定价策略, 同时为时间敏感性拍卖人设计了在线动态定价策略,并证明了两策略都是激励相容的.
2011, 14(3):10-23.
摘要:研究了存在需求单向替代的两产品动态批量决策的最优预测时阈问题.构建了包含替代成本、生产转换成本和库存成本在内的成本最小化模型, 分析得出在只存在 3类再生点(Ⅰ 类、Ⅱ类和Ⅲ类)情形下的再生点单调性特征.同时, 设计出了多项式时间的前向动态规划算法.运用数值试验分析了最优预测时阈与生产转换成本、替代成本、需求特征(需求增长性和需求波动性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比较分析了存在替代和不存在替代情形下最优预测时阈的相对大小, 发现需求替代将显著增加预测时阈的长度
2011, 14(3):24-33.
摘要:从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有着不同的需求偏好入手, 引入市场需求偏好函数, 构建单一垄断生产商利润最大化的带约束生产决策模型, 探讨偏好市场下的两期和无限期的最优产量 -价格决策策略.此外, 通过对再制造经济优化模型的数据模拟, 分析消费者偏好系数对生产商利润、成本节约、产品价格的影响, 为生产商的生产决策, 以及政府如何影响消费者偏好决策提供指导建议
2011, 14(3):34-47.
摘要:销售渠道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和销售努力等信息均为其私有而不为企业所共知时, 企业如何甄别其真实能力信息并对其销售努力实施有效激励是个重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给出了基于线性合约的双目标混合激励模型, 通过模型求解得到并刻画了最优合约的 3个特征.首先, 为辨别高能力类型与普通能力类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销售人员, 企业可以提供两种不同的合约并根据销售人员对合约的不同选择来推断其真实能力.其次, 企业可以对合约中的固定工资与提成比例进行适当配置, 以激励他们提高销售努力.最后, 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己对劳动力市场的先验知识来调整合约参数, 以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收益
2011, 14(3):48-59.
摘要:选取感知机会来描述企业员工所处的职业环境, 研究动态职业环境下职业成长对组织承诺的影响机理.通过对 9个城市 961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员工职业成长 4个维度对情感承诺具有正向影响, 并共同解释情感承诺 40%的变异;除职业能力发展外, 职业成长其余 3个维度对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均有正向影响, 并分别共同解释持续承诺 17%的变异、规范承诺 25%的变异;感知机会在职业成长与组织承诺间的关系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2011, 14(3):60-72.
摘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结构变化单位根(ZA)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运用结构变化协整(GH)检验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外汇储备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名义有效汇率及实际有效汇率)与外汇储备之间不存在普通意义上的协整关系;而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外汇储备之间存在发生结构变化的长期协整关系, 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加速外汇储备的增长, 而外汇储备的增长具有反馈作用, 会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
2011, 14(3):73-82.
摘要:结合存款保险定价的期权定价法和期望损失定价法, 提出了利用银行破产时被保险存款的期望损失来定价存款保险的新思路, 该方法的特点是存款保险定价不仅仅与银行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有关, 而且与银行资本持有状况和存款的参保比率有密切关系.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存款保险定价公式.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与测算原理, 实证研究了其敏感性、可行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银行持有的资本越多, 银行破产的概率越低, 存款保险机构偿付的概率也越低, 存款保险的费用则越低;存款的参保比率越高, 存款费率越低, 这样可以客观地反映商业银行破产时被保险存款的期望损失
2011, 14(3):83-96.
摘要:考虑我国证券市场的“T+1”交易制度, 构建了二维离散非线性证券价格动态模型, 分析了模型中买卖者之间的异质转换速度、均值回归战略及传染效应对证券价格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实证检验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这 3个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买卖者之间的异质转化速度导致了均衡价格对于价值的偏离, 并且随着传染效应的不断增大, 价格呈现出复杂的运动轨迹而难以稳定.实证显示, 中国投资者买卖观点转换概率只具有传染效应的价格发散机制而不具有均值回归的价格稳定机制, 这是现阶段中国证券市场价格难以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达到价值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