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9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跨期价格歧视与转售价格维持

      2016, 19(7):1-9.

      摘要 (338) HTML (0) PDF 348.36 K (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跨期价格歧视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很多文献研究了垄断厂商实施跨期价格歧视的动因及条件问题。本文基于 Salop 模型,并假设消费者在评价价值和等待成本两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分析了双寡头竞争的纵向市场结构下跨期价格歧视的问题。通过比较两种博弈的结果,得出在一定条件下“跨期价格歧视”博弈中生产商的利润大于“单一定价”博弈中生产商的利润,揭示出转售价格维持可以帮助生产商区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实施跨期价格歧,获得高利润,而消费者遭受损失。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补充了跨期价格歧视和转售价格维持的理论,而且对于反垄断执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基于内生能源效率改进的宏观减排结构分析

      2016, 19(7):10-23.

      摘要 (234) HTML (0) PDF 826.39 K (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将内生能源效率进步机制引入到综合评估模型E3METL中,并将其区域化构建了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模型,从宏观层面揭示中国未来减排量分担结构的变化,着重分析不同排放约束情景下各排放驱动因素的减排贡献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 碳强度和能源强度是对碳排放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的因素,而人均收入和人口因素则正向促进排放的增长。排放控制初期,能效改进是最大的减排力量来源,其次是人均收入代表的经济因素;而在排放控制的中后期,无碳能源对传统含碳能源的大规模替代将成为碳减排最大的贡献途径。这意味着政府和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减排力量结构的时期特征和变化规律,前者应根据减排贡献主体的变化调整其宏观政策扶持导向和力度,逐步推动产业转型;后者则需对减排技术发展和研发投入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继而更加成本有效地完成碳减排任务。

    • 多任务业务外包的激励契约

      2016, 19(7):24-36.

      摘要 (171) HTML (0) PDF 589.36 K (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任务业务外包有助于发包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设计面向多任务的激励契约,平衡接包企业在各项任务之间的投入,能够改善外包效率。运用均方效用函数方法,构建了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通过敏感性分析讨论了外生参数的变化对激励契约的影响,并在任务无关、互补和替代三种情形下考察了模型的应用。 研究发现对特定任务的激励,不仅受到接包企业风险偏好和与此任务有关的参数变化的影响,还受到与其它任务有关的参数变化的影响,其中影响的方向和强度分别依赖于任务之间的关联属性和关联程度。研究结论为发包企业利用各种属性指标,尤其是任务关联性质,加强对多任务外包的激励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 带有能力约束的多元马氏需求报童模型

      2016, 19(7):37-49.

      摘要 (196) HTML (0) PDF 517.69 K (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随机需求环境下考虑带有能力约束的多产品报童问题。为了对多产品的需求进行预测,并度量其需求间的关系,本文首先建立了多元马氏需求模型。其次,在该模型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带有能力约束的多元马氏需求报童模型,进而给出多产品的最优订购策略解。最后,利用期望需求状态的概率值及其截尾概率分析了模型最优解的性质。模型的结论表明,在能力约束的条件下,最优订购量关于左截尾概率单调递减,关于右截尾概率单调递增,而期望需求状态的概率值对最优订购量具有双重的特殊影响。

    • 考虑延误时间成本的最优路边停车策略研究

      2016, 19(7):50-59.

      摘要 (230) HTML (0) PDF 903.82 K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延误时间成本作用下,出行者面对路边停车空位随机分布的寻位策略选择。出行者将做出提前多久出发和提前多远寻位的组合决策,其成本不但包括确定的路上行驶成本,还包括依赖于实时变化路边停车空位分布的延误时间成本和期望寻车成本。依据出行者到达目的地可能的延误状态,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寻位策略,其中“不早到”策略被证明不可能成为最优选择,而“早停早到”策略和“早停迟到”策略则在不同条件下可能成为最优选择,尤其是单位迟到时间成本小于单位早到时间成本时,“早停迟到”策略是最优停车策略。 算例结果支持了模型分析的结论。

    • 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价值创造研究

      2016, 19(7):60-77.

      摘要 (168) HTML (0) PDF 677.84 K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企业网络化运作背景下信息系统治理的价值创造机理,提出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概念和构成,建立基于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前因和后果的理论模型。通过文献综述和阶层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结构整合与联合行动两维度的高阶反映型模型描述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 基IT价值框架提出企业间信息系统(IOS) 资产和企业间沟通是影响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技术和组织维度的关键因素;使用合作绩效衡量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绩效结果。使用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IOS资产和企业间沟通并不直接影响企业合作绩效,而是通过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中介过程; 交互效应分析发现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支配型因素,企业应根据合作商业模式类型选择战略匹配的集权或分权治理模式。通过对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阶层分析和权变分析,揭示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价值创造机理,丰富并拓展了IT治理和价值创造理论,为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实践提供启发。

    • 人员流动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影响研究

      2016, 19(7):78-84.

      摘要 (265) HTML (0) PDF 331.58 K (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是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隐性知识和人与人之间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非常相似,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的。文章受传染病动力学建模思想的启发,针对有人员相互流动的两个组织,并考虑员工的引入和离职,构建了两组织间的隐性知识传播动力学模型,给出区分实现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与否的阈值,并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以验证所得理论结果的正确性。从理论性定量研究的角度说明,在两组织间适当进行人员流动能有效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而如果人员流动不合理则会起到抑制作用。

    • 风险资本介入会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吗?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证据

      2016, 19(7):85-101.

      摘要 (200) HTML (0) PDF 515.00 K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09年 10 月至2013年6月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风险资本介入对企业长短期经营绩效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理,以及风险资本的哪些特征会影响其对企业经营绩效作用的发挥。实证结果发现: 1) 风险资本的介入确实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绩效,但这种提升作用只在短期内存在。 2) 风险资本介入后,企业短期经营绩效的提升主要来自息税前利润率的提升,而不是企业总资产周转率的提升; 而企业息税前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双双下降则导致了企业长期经营绩效的下降。 3) 首次介入企业的风险资本数量越多,风险资本的经验越丰富,则风险资本对企业短期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越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资本介入仅仅为企业带来了资金方面的支持,提升了企业短期的经营绩效,但风险资本并未给企业带来更多可持续增长方面的增值服务。

    • 含股权回售与赎回条款的或有可转债定价研究

      2016, 19(7):102-114.

      摘要 (229) HTML (0) PDF 558.03 K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兼顾发行方与投资者的利益,确保融资效率,本文设计了含股权回售与赎回条款的或有可转债(share-putable & callable CoCos,SPCCs) 。首先将其分解为普通或有可转债多头、下降 -敲入看跌障碍期权多头以及上升-敲入看涨障碍期权空头的组合; 然后针对债券价值的“路径依赖”特征,引入Jarrow-Turnbull 模型确定生存概率,继而推导出以股价为触发器的SPCCs定价公式; 最后针对瑞信集团(credit suisse) 2011年2月发行的或有可转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SPCCs价格与债转股触发强度增速显著负相关; 同时发行方股价波动率会对SPCCs 价格产生间接影响,且影响方向取决于“CoCos价值随股价波动率的增加幅度”与“股权回售与赎回条款价值随股价波动率的减少幅度”孰大孰小

    • 异质信念、卖空限制与股票收益——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分析

      2016, 19(7):115-126.

      摘要 (362) HTML (0) PDF 400.42 K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换手率分离模型计算未预期交易量,并以此作为异质信念的度量指标,探讨其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依据异质信念程度高低分组发现,异质信念越大的股票组合当期收益越高、未来一期收益越低,这一差异对小规模公司股票最为明显; 将异质信念引入CAPM 和 Fama-French 三因子模型,得到异质信念对股票当期收益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未来一期收益的影响显著为负; 在进一步考虑了流动性、动量效应等因素后,结论依然成立; 但针对2010 年后允许卖空的股票,异质信念对股票未来一期收益的影响不再显著。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环境,一方面验证了Miller 理论的有效性,同时也发现引入卖空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异质信念导致的资产定价偏差。

您是第位访问者
管理科学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第25教学楼A座908室 邮编:300072
联系电话/传真:022-27403197 电子信箱:jmsc@t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