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利用临界用户规模提升平台利润的定价策略

      2019, 22(12):40-55.

      关键词:临界用户规模双边平台正反馈两阶段定价策略
      摘要 (412)HTML (0)PDF 1.41 M (3001)收藏

      摘要:鉴于临界用户规模由平台价格等变量内生决定,与文献视其为阻碍平台发展的主要因素观点相反,提出了通过调控临界用户规模大小提升双边平台利润的两阶段定价策略.引入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包含临界用户规模的两阶段定价模型,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两阶段定价策略的效果,考察了平台服务质量、交叉网络效应和度分布指数等参数对最优定价策略及其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临界用户规模的两阶段定价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平台企业的最优利润,提高相对服务质量优势有助于提高两阶段定价策略的最优利润和市场份额,提高交叉网络效应强度或增大度分布指数将提升两阶段定价策略相对于不考虑临界用户规模的传统定价策略的利润改进效果.研究结论为平台管理者制定利用临界用户规模特征提升利润的价格策略提供借鉴和启示.

    • 基于DEA的两阶段系统中间产品公平设定研究

      2017, 20(1):32-40.

      关键词:中间产品 公平 两阶段DEA模型 讨价还价博弈
      摘要 (315)HTML (0)PDF 333.96 K (1236)收藏

      摘要:在由两个子决策单元串联组成的两阶段系统中,公平设定中间产品目标对确保和激励两阶段相互合作以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佳性能至关重要. 数据包络分析( DEA) 作为系统绩效评估的一种非参数方法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 基于此方法,本文提出一个考虑公平关切的两阶段 DEA 模型用于设定两阶段系统中间产品目标,并证明据此模型获得的设定方案正是一个纳什讨价还价博弈的均衡解.

    • WEEE 回收条例有效实施问题研究

      2012, 15(5):1-9.

      关键词:回收条例 闭环供应链 生产者延伸责任 两阶段序贯决策博弈
      摘要 (306)HTML (0)PDF 570.21 K (1338)收藏

      摘要:分析了现行回收条例的要素和流程,采用两阶段序贯决策博弈模型比较分析 3 种不同回收处理模式下的利益相关主体的经济行为; 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研究了回收网络体系的建设、回收率的设定、回收产品目录的分类、处理行为的监管激励等问题. 结论表明: 制造商、处理商、消费者等相关主体对 3 种回收模式的偏好不一致,而制造商自行回收处理模式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最大; 最有效率的回收网络体系应围绕制造商单独回收责任展开; 回收率的确定和回收产品目录的分类需综合考虑产品的环境影响、回收处理的成本/收益、处理行业和制造行业的市场结构; 监督激励决策矩阵对生产者责任组织来说,是权衡环保收益和社会福利的一种有效工具.

    • 非合作博弈两阶段生产系统的环境效率评价

      2012, 15(7):11-19.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非合作博弈 环境效率 两阶段
      摘要 (344)HTML (0)PDF 1.07 M (1548)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环境效率评价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典型问题: 两阶段非合作博弈的效率评价问题,该问题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 1) 决策单元由经济生产子系统和污染物处理子系统两个阶段的子系统构成,( 2) 经济生产子系统产生的污染物由污染物处理子系统进行处理,且经济生产子系统居于主导地位,而污染物处理子系统居于从属地位. 文章在分析各个决策单元整体效率与其子系统效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同时评价决策单元整体效率和其子系统效率的 DEA 方法; 然后引入非合作博弈思想,提出了基于两阶段非合作博弈的环境效率评价的 DEA 方法; 最后采用中国各地区的工业系统的环境效率评价的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由于文章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决策单元内部子系统的有效性水平,能够反映子系统之间的主从关系,能够发掘影响决策单元效率的关键因素,因而能够给出更为有效的环境管理信息,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 部分中间产出作为最终产品的两阶段合作效率

      2011, 14(7):21-30.

      关键词:网络 DEA 模型 合作效率 乘积形式 两阶段模型
      摘要 (253)HTML (0)PDF 426.37 K (1821)收藏

      摘要:网络 DEA 模型研究多个进程和多个子系统的复杂系统的效率度量. 针对中间产出无法为第 2 阶段完全消耗的情形,传统 DEA 模型对系统效率的评价偏高,已有网络 DEA 模型则对系统效率的评价偏低. 本文提出部分中间产出作为最终产品,进入流通渠道的两阶段效率模型,用来测度两阶段生产过程的真实效率. 采用乘积形式描述两阶段合作的特征,给出不同阶段效率的上下界,并将某个阶段效率作为参数,将非线性效率模型转变成线性规划模型. 数值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5条记录 跳转到GO

您是第4165730位访问者
管理科学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第25教学楼A座908室 邮编:300072
联系电话/传真:022-27403197 电子信箱:jmsc@t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