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9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政府补贴如何促进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

      2025(2):1-14.

      关键词:新能源企业 政府补贴 技术创新 企业金融化
      摘要 (4945)HTML (0)PDF 1.17 M (653)收藏

      摘要:为激励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相关补贴政策,但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复杂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激励效果也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本文聚焦2011年—2020年中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总体上促进了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样本区间内,政府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0.82%; 2)研发投资和创新人力资本在政府补贴促进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企业金融化会发挥调节效应,增强政府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3)政府研发补贴和非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短期内研发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1.064%,长期时研发补贴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非研发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0.61%; 4)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知识产权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显著,而在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政府制定新能源产业政策和新能源企业用好政府补贴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 地方政府施政风格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僵尸企业的研究视角

      2024(1):75-95.

      关键词:施政风格 僵尸企业 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 (707)HTML (0)PDF 498.52 K (1139)收藏

      摘要: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政府应当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学术界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改革践行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区分了两种风格迥异的施政风格:浮夸型与稳健型,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进行捕捉.在验证该量化方法合理性的基础上,以僵尸企业为研究切入点,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政府施政风格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施政风格越浮夸,当地企业僵尸化的程度越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僵尸企业在当地的社会重要性越高时或债务处置难度越大时,地方政府浮夸型施政风格与当地企业僵尸化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会表现得更加显著.僵尸企业的存在不仅扭曲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而且损害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本文研究对于探索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如何转化职能,加快实施僵尸企业的破产重组盘活,进而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 政府支出管理、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

      2024(7):100-117.

      关键词:政府支出 结构转型 需求结构 工业 服务业
      摘要 (491)HTML (0)PDF 1.82 M (2147)收藏

      摘要:积极有为的政府支出提供了促进经济增长与调节经济波动的中国经验.随着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应如何继续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从政府支出结构与消费和投资需求结构存在显著差别的特征事实出发,建立一个包含政府支出结构的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结合中国经济数据从理论和定量上研究了中国政府支出通过需求结构渠道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支出规模下降和政府投资率上升会提高工业比重,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且政府支出规模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为新发展阶段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就如何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 风险冲击、政府担保与最优宏观审慎政策——基于金融加速器效应

      2024(10):125-143.

      关键词:风险冲击 宏观审慎 货币政策 政府担保 金融加速器
      摘要 (513)HTML (0)PDF 1.42 M (482)收藏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运行不确定性的增强,宏观审慎与政府担保逐渐成为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构建含有不确定性风险冲击、政府担保及宏观审慎的金融加速器模型,来探索风险冲击下的最优宏观审慎政策,以及政府担保与宏观审慎间的政策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应同时盯住资本价格、融资溢价等多个信号源,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应盯住资本价格单一信号源.第二,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均可削弱风险冲击,其中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可直接影响企业和金融中介的信贷行为,调控效果更优.另外二者的混合搭配虽会产生“叠加效应”,但对经济的提振效果十分有限.第三,政府担保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也会带来资源错配和挤出效应的不利后果,兼顾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可以有效削弱政府担保的负面影响.最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并不会显著影响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文章顺应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方针,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金融风险底线有一定借鉴意义.

    • 举债权放松能否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023(7):76-105.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隐性债务 举债权 自发自还
      摘要 (516)HTML (0)PDF 537.35 K (2103)收藏

      摘要: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国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改革,并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政策,自此我国地方政府举债权得到实质放松.为评估该政策取得的实际效果,本文在测得2009年—2019年全国30省、市、自治区包含除西藏、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外的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债务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和广义倍差法考察了举债权放松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并使用2012年—2017年关于城投债发行的微观数据,进一步剖析政策实施对以城投债、城投平台为代表的隐性债务及其发行主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省份层面来看,放开地方政府举债权在总体上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但缓解程度在不同财政透明度的地方政府中存在异质性.从微观城投债券层面来看,政策实施后城投债隐性担保强度有所减缓,城投债发行更趋市场化.本研究有助于决策部门评估放松地方政府举债权的实际政策效果,并对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农产品冷库PPP项目运营模式及补贴设计

      2023(8):133-151.

      关键词:冷库 PPP 运营模式 政府补贴
      摘要 (583)HTML (0)PDF 410.07 K (1339)收藏

      摘要:本研究分析并比较了企业参与农产品冷库PPP项目的两种常见运营模式,即购买模式和租赁模式.研究发现只有当冷库的建设成本较低时,企业才愿意参与到冷库建设中,并且两种模式都导致较低的农民利润和社会福利.为了提高两种模式下的社会福利,进一步研究了政府的补贴设计问题,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提高两种模式下的社会福利,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政府应选择对农民还是对企业进行补贴的边界条件.关于两种模式之间的比较,研究发现租赁模式下的农民利润和社会福利更低,而且租赁模式使得政府更难通过补贴设计来提高社会福利.研究结果旨在为政府科学确定农产品冷库PPP项目的运营模式以及补贴设计提供决策支持.

    • 政府赋予型声誉有激励效应吗?

      2022, 25(1):39-63.

      关键词:政府赋予型声誉 激励效应 发审委事务所
      摘要 (813)HTML (0)PDF 810.91 K (3731)收藏

      摘要:在我国,政府赋予型声誉虽然普遍存在,但既有文献却鲜少对其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以IPO发行审核委员会计师事务所为场景,以发审委会计师事务所的常规年报审计业务为研究对象,构建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回归技术,对我国资本市场中政府赋予型声誉的激励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研究发现,政府赋予型声誉具有激励效应,体现在成为发审委事务所之后,其常规年报的审计质量明显提升.并且,政府赋予型声誉的内含收益是其产生激励作用的重要机制,内含收益越大,常规年报审计质量的提升幅度越明显.研究还发现,政府赋予型声誉促使发审委事务所提高常规年报审计质量的激励效应只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时才能得以发挥,且被客户的国企身份和政治关联明显削弱.这意味着,政府赋予型声誉的作用仅限于市场化进程较低的转型经济初期阶段,尽管可以通过政府赋予声誉的方式迅速提高我国金融中介的执业质量,但最终还是必须得依靠市场的力量.

    • 政府背景大客户与债券发行定价——基于供应链视角

      2021, 24(9):59-78.

      关键词:政府背景大客户 债券发行定价 公司风险
      摘要 (751)HTML (0)PDF 1.32 M (2676)收藏

      摘要:债券市场是我国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渠道,但近几年频发的违约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债券风险的强烈关注,而这直接关乎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本研究基于这一背景,首次从供应链风险传递的视角,通过构建市场数据的Merton模型与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并结合2007年~2015年间上市公司披露的客户信息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究了中国国情下具有政府背景的大客户群体对企业债券发行利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拥有低风险、高稳定特征的政府背景大客户有助于企业降低其债券发行利差,同时机制检验则揭示,政府背景大客户可以通过有效缓解公司风险的方式来降低企业债券发行成本.进一步的检验还发现,持续性越强、政治层级越高的政府背景大客户可以更好帮助企业获得较低的债券发行利差,且这一关系在民营企业与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当中更为明显.本研究的发现对政府采购政策的推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于债券市场投资者解读上市公司构建政企客户关系的信息含量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也为政府部门改进调控政策提供新的借鉴参考.

    • 生产投入、政府激励与企业生产规模决策

      2021, 24(3):80-97.

      关键词:生产投入政府激励生产规模决策
      摘要 (426)HTML (0)PDF 1.42 M (2808)收藏

      摘要:在同时面临外生性和内生性因素影响的需求不确定环境下,通过建立生产投入、政府激励和企业生产规模的决策模型,在研究企业生产投入的价值表达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生产投入、政府激励与企业生产规模决策之间的作用机理,对临界值方程、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优政府激励作了分析.并通过模拟赋值对数理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1)灵活的企业可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参考资本化未来生产规模、政府激励现金流、放弃期权价值和需求变化期权价值等对生产规模进行最优化调整;2)当企业单位时间收益流满足一定水平时,存在最优生产规模方程和最优政府激励方程及其相应的阈值方程;3)生产投入、政府激励及企业生产规模之间联系密切,灵活的企业可据此对生产进行动态调整.此外,还与外生性模型作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适应性等.由此,可作为需求不确定环境下加强企业生产规模决策的一种参考.

    • 中国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及其规律:研究展望

      2021, 24(8):91-104.

      关键词:中国背景 政府治理 公共管理 研究方向 科学问题
      摘要 (1071)HTML (0)PDF 1.34 M (9319)收藏

      摘要:中国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及其规律是中国管理学的重大研究议题之一,相关研究对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政府治理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的研判,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十四五发展战略优先领域中国背景的政府治理及其规律专家会议研讨为基础,本文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管理学界应围绕中国特色政府治理实践的变迁模式及规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公共服务与资源配置规律,信息技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影响规律,以及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前沿理论与规律这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展开学术探索,解答相关科学问题,持续增进政府治理领域的理论积累.

    上一页123
    共3页29条记录 跳转到GO

您是第4185229位访问者
管理科学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第25教学楼A座908室 邮编:300072
联系电话/传真:022-27403197 电子信箱:jmsc@tju.edu.cn